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艾炙去除濕氣

艾灸是一種中醫使用的針灸療法,是一種使用艾葉製成的的藥物,通過加熱對人體產生作用,從古時候流傳至今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可見艾灸的重要性。很多人感覺肚子老是脹脹的,有硬塊,而且臉上容易起很多疹子,這都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而體內有濕氣的話,使用艾灸療法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下面介紹幾種艾灸去除濕氣的方法。

1、取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針灸一貼。

2、取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針灸一貼。

3、取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針灸一貼。

4、取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20~30分鐘或艾針灸一貼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5、取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20~30分鐘或艾針灸一貼。

6、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7、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