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鴨肉養生食療食譜 美味進補

導語:鴨作為家禽,也是餐桌上的上乘佳餚,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中醫上認為,鴨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所以鴨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鴨肉含有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比其他的肉類多,能夠有效抵抗腳氣,神經炎和各種炎症,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病患者也有保護作用。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鴨肉的食療方法。

1、荔荷蒸鴨

材料:肥鴨1只,豬瘦肉60克,熟火腿15克,鮮荔枝150克,鮮荷花1朵,料酒、薑片、蔥白、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鴨宰殺後,從背部切開,去掉嘴、尾臊,清水漂洗乾淨,放人沸水中氽一下取出。火腿切成五粒,豬肉切成六塊,荔枝去殼與核,切成兩半。荷花瓣摘下後放人沸水中焯一下。先將鴨、豬肉、火腿放在缽內,加入適量料酒、薑片、蔥白、食鹽和開水,用中火隔水蒸燉2小時左右,然後揀去薑、蔥,撇掉浮沫,加入荔枝和荷花瓣,再蒸15分鐘左右,加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所致的身倦乏力,面色少華和暑傷氣陰所致的疲乏無力,食欲不振。


2、 青鴨羹

材料:青頭鴨1只,草果1枚,赤小豆250克,食鹽、蔥白各適量。

做法:將鴨宰殺洗淨;赤小豆淘洗乾淨後與草果一起塞入鴨肚子裡,將鴨放在沙鍋內,加清水高出鴨身。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煮3小時左右。快熟的時候加食鹽和蔥白,等到鴨肉熟爛後停火。此羹需要空腹食用,吃鴨喝湯。

功效:適用于脾虛水泛,全身浮腫,按之凹陷不起,面色黃滯,食欲不振,小便短少。


3、 鴨肉海參湯

材料:鴨肉200克,海參5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鴨宰殺清水漂洗兩次,將鴨肉切片;海參泡發脹透,切片。鴨肉和海參一起放在沙鍋力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煮2小時左右,防止燒幹,注意加水。等到鴨肉熟爛後停火。加食鹽和味精調味。

功效: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盜汗遺精,小便赤熱。


4、鴨粥

材料:青頭鴨雄鴨肉100克,粳米100克,蔥白、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鴨宰殺、洗淨後,將鴨肉切細煮爛備用。粳米淘淨放在鍋內,加入鴨肉、蔥白和食鹽和清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等到米煮熟即可。早餐晚餐食用,以7日為療程。

功效:肺胃陰虛,乾咳口渴,潮熱骨蒸;脾虛水泛,水腫尿少,食欲減退,身倦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