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越想睡覺越睡不著心慌怎么辦?

在生活當中,長期失眠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是因為心理方面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因為患上了一些疾病,總之失眠的原因還是非常非常多的。失眠的感覺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難受,在嚴重一點就是煎熬。那么問題來了,越想睡覺越睡不著還感覺到心慌,到底該怎么辦才好呢?

對失眠的恐懼危害大于失眠

精神科專家分析曉曉的情況,指出曉曉是典型的“情緒性失眠”,也就是她的失眠是由情緒所引起的。曉曉的情緒主要表現為煩惱、憤怒、害怕失眠、擔心失眠帶來的后果,以“焦慮”情緒為主要特征,而她的焦慮正是圍繞睡眠問題。

精神科專家介紹,臨床經常遇到這樣一些失眠患者,他們形容自己患了“睡眠恐懼癥”,睡覺的時候一到床上首先擔心的就是自己會睡不著,有的總怕半夜醒來難以入睡,越怕就越清醒,越感到緊張。

受情緒所影響,失眠越來越厲害,而專家指出,實際上,失眠本身的危害遠不如對失眠恐懼與擔心所造成的危害大。人們因為對失眠的恐懼與害怕,產生了失眠—恐懼—緊張—失眠加重—恐懼加重—緊張加重—失眠更重的惡性循環。

為了讓大家擁有好睡眠,專家建議以下這些情緒,

睡覺時不要有

1負面的情緒會造成失眠

正常人想要入睡,只要躺在床上保持安靜,心情平靜,讓大腦和身體逐漸放松下來,人就會慢慢進入睡眠的狀態。

而人如果情緒失控,持續性地處于這樣一些情緒狀態,如緊張、擔心、害怕、懷疑、憤怒、憎恨、抑郁、焦慮等,整個大腦和身體始終無法放松,大腦就會一直處在一種高速運轉的狀態,無法進入睡眠狀態,有時勉強睡著,也往往睡得很淺,很容易醒來。

反過來,不良的睡眠又會催生負面情緒,睡眠不足會影響人體的生物節律,造成內分泌紊亂,進而影響情緒,會出現暴躁、不開心、敏感和抑郁等情緒。

2不良心理暗示

最常見的引起失眠的暗示心理就是:害怕心理。專家介紹,人的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兩個過程——興奮和抑制過程。“怕失眠,想入睡”,本身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這一心理暗示本身卻會引起腦細胞的興奮,讓抑制的過程無法實現。

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就越興奮,故而會加重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