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疼吃什么藥
腰肌勞損是現代人們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由于工作壓力比較大,每日的工作量會導致身體的疲乏,但是腰肌勞損最直接的損害就是尾骨,這塊骨頭會發生畸變,非常的疼痛,尾骨疼要吃一些消腫的藥物,可以選擇紅花、三七等,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適合的藥物,否則會帶來副作用。
【病因及分類】
尾骨痛的發病因素較多,既有局部因素直接產生的,亦有鄰近病變引發的,綜合歸納如下。
1.骶尾韌帶勞損骶尾韌帶位于脊柱最低位,由于摔傷臀部坐地、局部梭踢傷或撞傷等原因可引起損傷。而坐位時的壓迫,坐姿變動的牽拉、擠壓,甚至排便時干硬糞塊的沖撞又可進一步損害已有損傷的韌帶,使其發展為慢性勞損。骶尾關節本身是脆弱的,常伴有尾骨半脫位,骶尾韌帶勞損可加重骶尾關節不穩,骶尾關節不穩又可促進受損韌帶的病變,形成惡性循環。骶尾韌帶勞損組織纖維斷裂、水腫、滲出、增生和粘連,不但引起功能失調,而且牽拉、壓迫鄰近或內在神經纖維導致尾部疼痛。
2.骶尾關節退行性變外傷性骶尾關節半脫位或骶尾關節不穩,可使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磨損、增生及硬化,出現退行性變。婦女分娩過程中亦常發生尾骨損傷,導致骶尾關節纖維化及僵硬。骶尾關節退行性變或骨關節炎在坐位或尾骨末端受擠壓時,都可引起疼痛。
3.尾骨骨折或脫位尾骨骨折或脫位常由臀部坐地受傷時直接暴力引起,骨折遠端受外力作用和附著的提肛肌、尾肛肌的強烈收縮可向前移位。新鮮無移位的骨折或脫位,僅行臥床休息即可。陳舊骨折、脫位及骨愈合不良者多會遺留尾骨痛癥狀。
4.尾骨畸形多數為尾骨較長,坐位壓迫尾部軟組織引起疼痛。亦有尾骨較長而扭曲或形成銳角或鉤形強直。
5.盆部感染骨盆部感染灶擴散至盆底肌肉,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的反復痙攣,從而產生尾骨痛。
6.尾骨腫瘤有脊索瘤、軟骨瘤、血管球瘤及軟骨肉瘤等。
7.尾骨結核或骨髓炎
8.腰骶椎病變腰5骶1椎間盤突出癥、第5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癥等,可因硬膜、神經根受壓而引起尾部疼痛。
【臨床表現】
尾部疼痛是主要癥狀。患者多有尾部外傷史。疼痛在坐位,尤為坐硬板凳時更為顯著,行走時疼痛可減輕或無痛。病人多用一側臀部坐凳或用海綿、枕頭作為坐墊,以避免尾骨受壓。咳嗽或排便尤其便秘時,疼痛可加尉,病人常有排便恐懼感。
體檢骶尾關節、尾骨尖及鄰近軟組織有壓痛。肛門指診檢查用食、拇指捏住尾骨,前后搖動,疼痛可加重。常規X線平片檢查僅可發現尾骨骨折或脫位以及尾骨畸形改變,但有助于鑒別診斷。
【治療】
新鮮骶尾關節脫位或有移位的骨折,宜即用手法行肛內復位。復位后應臥床休息,l~2周后起床練習活動,坐位時墊以氣圈或氣枕防止再損傷,并給予理療。
勞損或退行性變者可采用按摩療法或局部封閉療法。按摩前可先行理療,繼之用食指伸人肛內分別按摩骶尾骨前方及其左右兩側附著的痙攣肌肉,手法由輕到重,每周3~4次,大多患者經此處理疼痛可緩解或消失。癥狀較難控制者可行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康寧克通(曲安舒松混懸液)加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痛點封閉。封閉時必須確定壓痛最明顯處,并掌握穿刺深度,防止將藥液誤注人直腸。各種尾骨痛都可采用熱水坐浴,每日1~2次。減少步行,以減輕肛尾部肌肉痙攣。改變坐姿也十分重要,保持坐骨及大腿根部承重或加用氣墊輔助,盡量使尾骨不受壓,有利于病變的康復。但這種坐姿習慣通常需維持3~6個月,否則尾骨受壓常可使病程重新開始。可酌情使用止痛劑和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