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鍛煉平衡、氣血順暢 倒走更能起到強身健體作用

許多人都信奉“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確實,走路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方式。而現在也有部分人開始倒走,認為倒走更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這其中有沒有科學道理呢?

倒走,又叫后退行走,是一種有益的健身方法。倒走時人體骨盆傾斜方向與正常前行時相反,可以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倒走時需要腰身挺直或略后仰,這樣脊椎和腰背肌將承受比平時更大的重力和運動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動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鍛煉,腰部肌肉緊張狀態得到放松,有利于氣血順暢。

在開始倒走前,要做足準備工作:保持全身放松,兩臂前后擺動,大腿帶動小腿踏步,提足跟,腳尖不離開地面,練習1分鐘,然后再高抬大腿,足掌稍離地面,練習2分鐘。準備工作做好后,再高抬腿輕落步向后走。而在倒走時,要選擇相對開闊、平坦、安全性好的場地,避開狹窄不平的道路。開始時,步子要慢而穩,可以走走停停,兩臂前后擺動,既可以保持身體平衡,還能吸收更多氧氣,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挺胸收腹,行走時腳尖稍離或輕擦地面,還要配合深呼吸,即起步時深吸氣,向后退步時深呼氣。如上反復練習,可根據場地情況走直線或圓圈,最好堅持每天2次,除了準備和放松活動,每次倒行5至10分鐘,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鍛煉后少量出汗、輕微的疲勞感次晨消失為適宜的運動量。

另外,在倒走過程中,也能鍛煉身體平衡性。倒走時,人們對空間和知覺的感知能力會因為鍛煉而得到增強,同時,倒走時我們還要控制身體平衡,以防摔倒,因而將會使主管平衡作用的小腦受到訓練,增強小腦調節肌肉緊張度及協調運動的功能。

倒走對于整日伏案工作或學習的人而言,也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腰背酸痛之苦。而在發育期間的青少年,采用倒走鍛煉法也有益于軀干發育,可減少雞胸駝背的發生率。但倒走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的平衡力、視力、反應能力等均有所下降,倒走極易出現摔倒、崴傷等意外。(朱寅瑩)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