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白領流行病 手機肘,滑鼠手

從去年開始,中國白領“手機肘”和“滑鼠手”患者增多。

頻繁過度地用手機也會導致一種流行時尚病:“手機肘”。

“手機肘”在醫學上被稱作“肘管綜合征”。“手機肘”早期表現為肘關節疲憊麻木、疼痛、胳膊有時抬不起來,類似於平常所說的“滑鼠手”發病症狀。患“手機肘”的人大多是一些平時用手機聯絡業務的白領人士,每天接打手機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目前在年輕白領中流行的“手機肘”,是因為接打手機時間太長,打電話時總把手臂圈起來,長期就會造成神經牽拉受損,出現輕度麻木疼痛,嚴重的會出現手萎縮無力。

“滑鼠手”通俗而狹義的講就是“腕管綜合征”,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以及進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處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症狀,主要會導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與拇指肌肉無力感。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長時間的接觸、使用電腦,這些上網族多數每天重複著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滑鼠,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復和過度的活動,導致腕部肌肉或關節麻痹、腫脹、疼痛、痙攣,使這種病症迅速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有人將這種不同于傳統手部損傷的症狀群稱為“滑鼠手”。

“滑鼠手”的易發人群

滑鼠手早期的表現為手指和手關節疲憊麻木,有的關節活動的時候還會發出輕微的響聲,類似於平常所說的“縮窄性腱鞘炎”的症狀,但其累及的關節卻比腱鞘炎要多。其他可能造成類似影響的職業,如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築設計師、礦工等,都是和頻繁使用雙手有關。據來自新加坡的調查,女性是腕管綜合症的最大受害者,其發病幾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歲至60歲者居多,這是因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此外,一些懷孕婦女、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失調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

預防“滑鼠手”,正確使用滑鼠、鍵盤

預防“滑鼠手”,關鍵是要儘量避免上肢長時間處於固定、機械而頻繁活動的工作狀態下,如握著滑鼠或打字等,每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活動肢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鬆手指的動作。

使用電腦時,電腦桌上的鍵盤和滑鼠的高度,最好低於坐著時的肘部高度,這樣有利於減少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損傷。使用滑鼠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滑鼠時不要用腕力而儘量靠臂力做,減少手腕受力。不要過於用力敲打鍵盤及滑鼠的按鍵,用力輕鬆適中為好。另外,滑鼠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力的分散。

“滑鼠手”早期症狀比較輕,比如只在使用滑鼠時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有發麻,這時需要休息。必要時可用木板等方法將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過讓受壓的神經放鬆,改善血液迴圈來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