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癥狀?

手足口病發生時, 病兒常以發熱起病, 其熱度不等, 也有不發熱者, 但以低熱者居多約點半數。 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厭食等癥狀。 臨床以口腔、手足皰疹為主要特征。 口腔皰疹見于舌、頰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體, 約3mm大小, 并迅速破潰形成潰瘍。 皮疹多見于手足遠端、手指指間, 足跟邊緣和甲周, 手掌和足跖亦多見, 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樣皮疹, 初起為斑丘疹, 后轉變為皰疹, 圓形或橢圓形, 約3~7mm如米粒大小, 較水痘皮疹為小, 質地較硬, 周圍有紅暈。 皰疹數目少的僅幾個, 多的幾十個。 一般病程較輕而短,

多于1周左右痊愈, 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 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見到, 以夏秋季較多。 發病初期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 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癥狀。 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 皰的周圍有紅暈, 水皰的液體清亮, 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后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干燥、脫掉(脫屑)。 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 在口腔里, 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 但口腔里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 其周圍有紅暈, 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感染源為皰疹液、咽喉分泌物、糞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 它的潛伏期是3-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