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出虛汗是怎麼回事
一到夏季, 很多的人就會遇到頭上出虛汗的情況。 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身體氣虛所導致的。 一般來說, 中醫認為氣虛不能固攝肌表, 所以容易出現出虛汗的情況。 想要改善這種情況, 需要大家補血養陰。 今天我們從中醫的角度。 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出虛汗的發病機制。
氣虛不能固攝肌表, 故見易出汗。 針對氣虛體質所引起的自汗、容易疲勞、感冒、反復呼吸道感染、咳嗽等疾病, 是可以服用玉屏風顆粒這類益氣固表的中成藥來調理, 其具有補氣虛、止汗, 固表, 改善氣虛體質, 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而且預防感冒也有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平常也要多注意運動, 但不要進行激烈運動, 容易耗氣, 健康飲食, 提高免疫力, 增強體質。
出虛汗, 中醫稱自汗、盜汗, 是由於陰陽失調, 腠理不固, 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證。 不因外界環境影響, 日間時時汗出, 活動益甚者為自汗, 睡時汗出, 醒後汗止者為盜汗, 又稱寢汗。 《內經》對汗的生理、病理已經有所認識。 《素問·宣明五氣》: “五臟化液, 心為汗。 ”《靈樞·決氣》: 。 腠理發洩, 汗出溱漆, 是謂津。 ”指出了汗乃血液化生, 與心關係密切, 有“汗為心液”之說。 關於出汗的原因, 《內經》認為是陽氣蒸迫陰氣所致,
病因病機
汗為心之液, 由精氣所化, 不可過泄。 自汗、盜汗的病因病機, 可歸納為以下凡個方面。
一、表虛邪侵
表虛之體, 肌腠疏鬆, 偶感風邪, 留戀不去, 以致營衛失調, 衛外失司而自汗。
二、肺脾氣虛
病後體虛, 或稟賦不足, 肺脾氣弱, 則肌腠疏鬆, 皮毛不同, 而致自汗。
三、心脾血虛
思慮太過, 或血證日久, 心血暗耗, 以致津液不藏, 引起自汗或盜汗.
四、陰虛火旺
起居不慎, 煩勞過度, 精虧血虛, 虛火內生, 陰津被擾t不能自藏而外泄作汗。
五、邪熱鬱蒸
情志不舒, 肝氣怫鬱而化火, 或嗜食辛辣厚味, 胃腸積熱, 或脾失健運, 濕濁中阻, 日久化熱。 邪熱鬱蒸, 津液外泄頑致自汗或盜汗。
一概來說, 自汗屬氣虛不固, 責之於肺脾氣虛或營衛失和, 盜汗屬心液不藏, 責之于陰虛火動或心脾兩虧。 邪熱燕追, 津液外泄, 則屬實證。 但病程久或病情重者, 可出現由實轉虛和虛實錯雜的情況。
治療
虛證應益氣固表, 補血養陰, 調和營衛實證應清肝解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