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老中醫把“酒”看成寶,你卻還以為它傷身

酒不僅是飲品, 還是名不虛傳的“養生良藥”和“調料高手”。

在中醫領域, 酒自古就是一種特殊的藥物, 有引藥上行、振精神等功效。 做菜時加點酒, 還有增香解膩的效果。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特邀專家, 告訴你各種酒的神奇功效。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綜合內科教授 李浩

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副教授 綦翠華

1

黃 酒

黃酒是用稻米、玉米、小米等為原料,

經黴菌、酵母等發酵而成。

富含氨基酸、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且香氣濃郁, 口味醇厚。

養胃健脾和氣血

有養胃健脾、和血行氣、調經止痛等功效, 適合冬天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者。

最好燙熱或隔火加溫後再喝, 若加點薑片煮後飲用, 活血祛寒、養胃健脾的效果更強。

羊肉、鮮魚去腥膻

烹調羊肉 、鮮魚等肉類時, 加適量黃酒醃制後再燉炒, 能夠去腥膻。

炒青菜時加點黃酒, 有“護綠”作用。

做菜加黃酒的時機很關鍵。

煸炒肉絲, 酒應當在煸炒完畢時放。

紅燒魚, 最好在魚煎制完成後立即放酒。

炒蝦仁, 蝦仁滑熟後酒先於其他佐料入鍋。

做湯則應該在湯煮開後再放入黃酒。

2

白 酒

疏風散寒舒筋骨

可疏風散寒、舒筋活血, 少量白酒能刺激胃液與唾液分泌, 有助健胃止疼, 促進血液迴圈和鎮靜安眠。

白酒不宜空腹飲用, 更不能過量飲用。

燉肉解膩好幫手

烹調最好用酒精度適中或偏低的白酒。

白酒入菜比較適合口味比較濃重的菜, 炒、煮、拌、煎等方法也可用白酒調味。

燉紅燒肉, 用白酒代替少量的水,

能起到解油膩作用。

做河魚前, 用白酒醃制一下再掛糊烹調, 可以去膩除腥。

炒雞蛋時加點白酒, 炒出的雞蛋更鮮嫩鬆軟。

剖魚時弄破膽, 馬上在魚膛內抹點白酒再用冷水沖洗, 可消除苦味。

3

葡萄酒

暖腰駐顏保健佳品

《本草綱目》記載葡萄酒能夠“暖腰腎,

駐顏色, 耐寒”, 紅酒也是西方人的保健佳品。

除了有助於抑制老年癡呆和前列腺癌等疾病之外, 每週2~3杯葡萄酒可有效降低哮喘危險。

紅肉、海鮮是絕配

葡萄酒含豐富的抗氧化作用的酚類化合物、游離氨基酸、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

紅葡萄酒與豬牛羊等紅肉是絕配, 白葡萄酒則適合烹調海鮮類等白肉。

紅酒微煎牛肉, 醃制牛肉時放入紅酒, 微煎時再倒入適量紅酒及其他調料。

做湯時, 在燉湯結束前20分鐘倒入葡萄酒, 湯的味道更鮮美。

炒洋蔥時加少許葡萄酒, 味美而不易炒焦。

4

啤 酒

開胃健脾助消化

其酒精含量不高, 適當飲用有助消化、開胃健脾的作用。

啤酒原料大麥殼中富含矽, 有益皮膚、頭髮和指甲健康, 可保持骨質密度。

啤酒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 能減輕壓力、有助於記憶力, 降低人們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肉質鮮嫩味更佳

啤酒入菜, 其原料中的麥芽香與酒花香可為菜肴增添獨特風味。

炒肉片, 用澱粉加生啤調糊掛漿, 炒出後格外鮮嫩, 尤其適合烹調牛肉。

烹製含脂肪較多的肉類,加適量啤酒能使菜肴香而不膩。

清蒸雞前將雞放入啤酒中醃制15分鐘,蒸熟後格外鮮滑可口。

清蒸腥味較大的魚,先用啤酒醃15分鐘,蒸熟後不僅腥味大減且味道更鮮美。

每天的飲酒量,應該控制在葡萄酒50—100毫升(1—2兩)、啤酒350毫升(1聽)、白酒30—50毫升(0.5—1兩)。

這樣可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有益於健康。▲(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李園園)

烹製含脂肪較多的肉類,加適量啤酒能使菜肴香而不膩。

清蒸雞前將雞放入啤酒中醃制15分鐘,蒸熟後格外鮮滑可口。

清蒸腥味較大的魚,先用啤酒醃15分鐘,蒸熟後不僅腥味大減且味道更鮮美。

每天的飲酒量,應該控制在葡萄酒50—100毫升(1—2兩)、啤酒350毫升(1聽)、白酒30—50毫升(0.5—1兩)。

這樣可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有益於健康。▲(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李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