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孩子溫情乖巧更容易被傷害

中國孩子從小就有一個隱形的對手, 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也正是這樣,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以溫情、乖巧、懂事的形象出現在爸爸媽媽的視線里。 然而父母卻不知道, 孩子越是溫情乖巧越容易被人誤傷, 而且孩子心里委屈又不說出來, 反而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

因為乖巧, 被誤以為懂事

正是因為孩子乖巧, 父母與身邊的人便錯誤地理解為孩子是懂事。 在這些“懂事”的孩子身上, 他們幾乎都有著共同的特點, 不過多地向父母提要求, 不任性, 父母交待的事情總是努力去完成, 即便是因為成績不好而受到父母的責罰也不和父母頂嘴。

正是因為這樣子的表現, 父母們更容不得懂事的孩子有一丁點兒的不好, 他們應該是最好的孩子。 因此, 這些孩子就成了大家熟知的“別人家的孩子”, 多數父母總是幻想著別人家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孩子, 總是不斷地與自家的孩子做出對比,

這樣子的惡性循環對孩子來說真的太不公平了。

你知道孩子真實的內心需要嗎?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白天要工作, 有許多事情要處理, 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夠表現得乖一點, 這樣晚上回家的時候, 你們便能有一個好心情可以陪我做游戲, 聽我說一說今天在學校里的情況。 我多么希望你們能在睡前給我講一講白雪公主的故事, 我們一家人已經有很久沒有一起出去散步了, 我想你們能陪我一起去公園玩······”

只是這些話, 孩子只能放在心里, 因為孩子在父母眼中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不能影響爸爸媽媽的工作。 可是, 孩子是多么地希望自己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啊!那樣的話孩子就可以跟父母提要求,

要求父母多一點時間陪自己了。

如何關注懂事的孩子?


家里有一個懂事的孩子, 父母除了覺得欣慰之外, 還需要更多地陪伴孩子, 即便孩子再懂事他也只是一個孩子, 孩子之所以努力表現出懂事的樣子, 只是為了更多地引起父母的注意或關愛,

孩子想用這樣子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愛、贊美和鼓勵。 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懂事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懂事的孩子更需要情感上的呵護, 因為他們更沒有安全感, 更容易受到誤解和傷害。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當父母發現孩子過于懂事而容易招到同學、朋友、老師的誤解時, 父母應該為了孩子而站出來, 告訴孩子在有些事情面前你可以不必要如此乖巧懂事。

比如在同學打了自己時, 心里很想告訴老師, 卻又怕老師處罰同學, 就默默承受不告訴任何人;比如自己的財物受到損失的時候, 也選擇息事寧人來解決,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 孩子過于懂事就對孩子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懂事到這種程度上時, 就應該果斷地干預, 不能讓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下次遇到這些事要鼓勵孩子勇于說自己的真實想法, 大膽地告訴老師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