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專家解答防癌之困

問題一:防癌體檢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防癌體檢套餐可根據每個體檢者的年齡、性別、家族史、病史設計有針對性的專案。 比如女性套餐中會含有針對卵巢癌、宮頸癌、乳腺癌的檢查項目, 男性若有抽煙喝酒等不良嗜好的, 防癌體檢中會設計有針對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體檢專案。

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都應在普通體檢的基礎上, 增加防癌體檢, 但對於有癌症家族史或有慢性疾病的, 如肝炎等, 防癌體檢的年齡應提前。

問題二:防癌體檢與普通體檢有什麼不同­

防癌體檢與普通體檢有較大的區別, 它就是一種針對癌症更加專業的體檢方式。

腫瘤防治的專業人員通過查體抽血化驗及先進的儀器的檢查, 可以發現體檢者鼻咽、肺、食道、胃、腸、肝、宮頸、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見腫瘤的“蛛絲馬跡”, 從而可以早期採取干預措施及治療措施, 把腫瘤消滅在萌芽階段。

防癌體檢不同的套餐中都會包含有的腫瘤標誌物的檢查。 比如甲胎蛋白(AFP)就是肝細胞和生殖細胞腫瘤的標誌物, 是原發性肝癌最靈敏、最特異的一種指標;癌胚抗原(CEA)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結腸癌、胰腺癌、膽道腫瘤等診斷和治療的指標;EB病毒有利於早期診斷鼻咽癌;糖類抗原CA199是胰腺癌敏感標記物等。

據介紹,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自今年年初推出防癌體檢以來,

已有近800人選用, 有單位甚至直接將防癌體檢列為員工年度體檢。 作為腫瘤防治的專業人士, 他們並不完全贊同這樣做, 他們一般會建議單位在健康體檢後, 再進行防癌體檢, 或者在防癌體檢套餐中增加必要的健康體檢項目。

他解釋, 防癌體檢對癌症的早期發現有針對性, 但並不可以取代健康體檢。 健康體檢對心、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等進行檢查, 對於掌握身體的一般狀況, 早期發現一些都市人高發的“生活方式”病有其特有的優勢。

問題三:防癌體檢是否越貴越好­

防癌體檢的價格如何­中山附屬腫瘤醫院推出的防癌體檢套餐中, 最便宜的一套是463元, 主要是鼻咽癌、肝癌、前列腺癌、腸癌、胃癌、肺癌等腫瘤標誌物的檢查。

最貴的項目要數PET-CT檢查, 價格近萬元, 這就是民間俗稱的“鷹眼”, 可進行全身的腫瘤掃描。

防癌體檢是否越貴越好­是否做個全身掃描就可萬無一失了­每一種檢查項目都有其局限性, 比如由於試劑的問題, 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可能會出現“假陽性”(有的人一拿到“陽性”的檢查結果腿都軟, 以為自己必是癌症無疑)。 如果對於懷疑有癌的可能, 專業人員會建議體檢者再進行另一種形式的檢查, 並結合臨床觀察, 綜合判斷。 即使是近萬元的PET-CT檢查也不例外, 有時炎症和腫瘤的影像顯示很接近, 可能造成混淆。 醫生的臨床經驗是任何儀器都不可替代的。

專家提醒廣大群眾, 不需要談癌色變, 因為科技越來越先進, 及早發現腫瘤的蛛絲馬跡及早治療,

治癒的幾率當然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