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多事之秋老年人怎麼調理身體

夏秋交接之後, 人極易倦怠、乏力等, 導致脾虛、胃虛、氣虛。 特別是老人, 抵抗力差, 更要注重保健。 那麼老年人秋季怎麼調理身體?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防燥多喝湯

秋燥耗傷人體津液, 易造成陰津虧虛。 不少老年人會感到口鼻乾燥、咽幹口渴、皮膚瘙癢、大便幹結等。 鼻、唇乾燥者可吃蘿蔔、芝麻、豆腐、豆漿等。 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可以多進補湯水如百合冬瓜湯、山楂排骨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等。

2、胃寒吃山藥

此時應吃些性溫的食物, 主食可以改為粳米, 健脾胃、補中氣。 山藥補脾養胃, 生津益肺, 可以每週吃2次山藥燉排骨, 也可以與大米、小米、大棗一起煮粥食用。 此外, 每週吃次清蒸魚, 多進食雞蛋、蓮子。 但寒性水果要少吃。

3、防病護胸背

9月下旬氣溫下降, 感冒增多, 90%以上的老慢支患者也易復發。 早晚溫差大, 因此不要只穿一件過薄或過厚的衣物, 可以疊穿兩件以上衣物,

便於隨時調整。 睡覺要護住胸背, 因為五臟的腧穴都彙集於背部, 如果邪風侵入, 容易患病。

4、多曬太陽抗秋乏

老人最易秋乏, 這其實是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表現。 除飲食調理外, 作息必須改變春夏以來晚睡的習慣, 應“早睡早起, 與雞俱興”。 此外, 入秋後, 人的情緒容易低沉, 所以要增加陽光的照射, 晴天時多到戶外散步, 每天保證半小時。 每天喝一杯花旗參茶也有提神補氣、抗疲勞的作用。

老年人秋季養生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 從飲食著手

1、低溫烹調。 低溫烹調能減少高溫烹飪時致癌物出現的幾率, 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養分, 可謂一舉兩得。

2、少吃偏熱的食物, 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做調節。 麻辣燙、火鍋等現代人愛吃的食物會給秋燥“火上澆油”, 涼性食物有助於身體氣息平衡, 去除燥熱, 比如水鴨、魚蝦等體溫偏低的肉類食物, 稻、藕、筍等水生植物, 大白菜、蘿蔔等蔬菜, 冬菇、蘑菇等背陰處生長的菇類, 冬棗、蘋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 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3、飯吃八分飽。 進食越多, 產生的熱量也越多, 易使體溫升高。

二、從睡眠著手

1、睡個“低溫覺”:我們的體溫並非恒定不變, 而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 晚間9—11點開始下降, 淩晨1—3點降到低谷, 清晨8點左右開始緩慢上升, 晚餐後(17-21點)達到頂峰。 因此夜間睡眠是“低溫養生”的好時機, 必須杜絕熬夜, 每晚要確保7—8個小時的睡眠, 切忌夜生活過度, 甚至通宵達旦地瘋玩。

2、避免“光壓力”:在燈光中入睡會導致體溫上升, 使人體產生“光壓力”, 影響正常代謝功能, 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環境中入睡。

三、從環境著手

1、多接近綠色植物:室外多栽種樹木與綠色攀爬植物, 如綠蘿、爬牆虎、金銀花和瓜豆類植物, 室內可擺放吊蘭、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 以降低環境的溫度。 比較起來, 植物蒸騰吸收熱量的貢獻大於樹木遮擋太陽輻射所減少的熱量, “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2、棄用厚重的窗簾:換成薄些的、看起來淡雅清爽的輕紗或者棉質窗簾。

3、傢俱也降溫。 多採用造型簡潔、色調偏冷的藤、竹、木製品, 達到吸收部分熱量之目的,

發揮輔助降溫作用。

4、嘗試冷光燈。 在保證必需的閱讀亮度的前提下, 不妨多用局部照明的檯燈、落地燈, 或用低瓦數的冷光燈替換暖光燈。 不僅省電, 而且可以營造出更為涼爽的氛圍。

四、從運動著手

1、來一場自然之旅。 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峽谷等處做深呼吸。 這樣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陰氣, 以收滋陰之功。

2、常溫沐浴。 平時洗澡時, 無論盆浴或淋浴, 水溫不必高, 桑拿時房間的溫度也不宜太高。 溫泉有滋潤身體之功效, 但不宜長期頻繁浸泡熱溫泉。

3、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極拳等慢運動。 游泳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運動, 因為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於陸地, 降溫效果會更好一些。 (參考網站:健康一線) 

上一篇:中老年人消化不良 日常飲食五點要注意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調理身體秋季老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