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感冒后喝水并非越多越好

每當感冒時, 我們都會聽到身邊人這樣建議:“感冒時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 ”那么, 感冒后多喝水的做法究竟對不對呢?筆者認為這種講法不夠完全準確, 感冒后喝水并非越多越好。

流行病學專家指出, 感冒時如果盲目大量喝水, 反而會造成身體脫水!因為感冒時, 人體會通過發燒來對抗病毒, 這個過程會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 同時也會帶走鈉、鉀等電解質成分。 這時, 如果只是大量補充白開水, 會令體內鈉、鉀等電解質元素被沖淡。 當體內鈉元素濃度下降過多, 人體會出現眩暈、乏力等情況。 這時, 大腦會自動發出信號,

通過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體內多余水分以達到體內電解質濃度平衡的需要, 這就是醫學上所謂的“自發性脫水”。

對此, 感冒時身體需要補充有效的水分。 在喝水的同時, 還要重視補充足夠的電解質, 才能幫助緩解感冒癥狀。 感冒患者要保持足夠飲水量, 但是不要一次大量飲用, 而應間斷性飲用。 每次喝一杯, 大約300毫升的量, 然后間隔一段時間后再喝比較好。 這樣, 既能時刻保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也不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另外, 口腔、鼻腔黏膜保持濕潤, 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感冒病菌的入侵。 因此, 在不良天氣條件下, 我們要記得戴上口罩保持口鼻部位濕潤。 同時, 不妨多喝一些富含電解質的水, 讓身體維持在水分和電解質充足的狀態。

除此之外, 可多用鹽水漱口, 外出回家要勤洗手, 要勤開窗, 保持室內空氣潔凈。 這些簡單的方法都能夠有效保護自己遠離感冒病毒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