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關愛眼睛 中醫調理升陽明目

俗話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當樹葉擋在眼前, 我們可以撥開, 但若是眼睛裡被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霧”, 該如何是好?

統計資料顯示, 中國白內障患病率, 50歲以上為60%, 60歲以上為80%, 70歲以上則高達90%以上。 所以, 老年性白內障可以說是老年人很普遍的疾病。

很多時候, 老人家都會覺得, 年紀大了, 身體機能退化是自然規律, 白內障可治可不治。 但是, 專家卻認為, 早中期老年性白內障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可以進行補益肝腎、健脾調中、升陽利竅、退翳明目, 從而能收到控制白內障發展, 延緩視力下降的效果, 保護有用視力數年至數十年,

從而有效提高康復品質。

老年性白內障會致盲

據介紹, 老年性白內障是後天性白內障中最常見的一種, 多發生在50歲以上人群, 由於晶狀體逐漸混濁, 視覺變得越來越模糊。 那麼, 老年人得老年性白內障是必然嗎?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詹宇堅教授從中醫角度解釋, “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 腎為先天之本, 脾為後天之本”, 一般而言, 腎主藏精生髓, 髓聚而為腦, 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生殖;脾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主運化, 為人體氣機升降傳輸之樞紐。 兩者共同作用, 調整新陳代謝, 為眼睛提供營養。

“隨著年齡的增長, 50歲以後, 人體臟腑功能衰退, 逐漸產生肝腎不足、脾胃虧虛, 眼睛晶狀體營養不佳,

代謝功能下降, 晶體中的蛋白質變性、變硬, 變得混濁, 就會導致老年性白內障。 ”專家介紹, 流行病學統計, 全國每年新增老年性白內障患者120萬例, 白內障造成的致盲率約占老年眼病的50%。

除了年齡增長的因素, 專家表示, 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還與陽光中的紫外線密切相關。 暴露在紫外線下的時間越長, 患白內障的危險越大。 營養不均衡等因素也是老年性白內障發病的誘因。

霧視近視警惕白內障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有時會發現自己看東西模糊, 像隔著層霧。 專家說, 霧視和視物模糊是老年性白內障的早期症狀。 老年性白內障在早期往往表現為視力輕度下降, 視物朦朧, 有些患者可能還會出現近視。

“患者很奇怪:我年輕的時候不近視,

怎麼老了會近視呢?”專家說, 患者自己配了近視眼鏡, 卻發現近視度數在上升。 “其實這樣的近視很有可能是老年性白內障的早期症狀。 ”容易被忽視的是, 大多數老年人總以為看不清楚東西是偶爾發生, 屬於正常情況, 沒有放在心上, 而日子久了, 逐漸發現視力下降越來越厲害, 直到最後只能看到輕微的亮光甚至完全失明。

專家提醒:老年人要定期進行全身健康檢查, 包括視力和眼底檢查。 一旦出現霧視、視物模糊、近視、視力下降等症狀, 要警惕老年性白內障, 及時找眼科醫生做檢查, 以便儘早發現白內障。

早期治療可延緩發病

既然晶狀體的代謝水準下降不可避免, 那豈不是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最後只能走向失明,

無法複明瞭?答案並非如此。 專家說:“雖然老年性白內障是退行性病變, 但也是一種可以複明的眼病。 ”專家表示, 老年性白內障由發病到致盲, 病程發展非常緩慢。 50歲左右發病, 視力從正常的1.0下降到0.3, 可能要到60、70歲左右;從視力下降到失明也有很長一段時間。

如何控制病情?專家指出:“完全可以在早中期發現病情以後就把它控制住。 ”他介紹, 西醫採用點眼藥水的方法, 使眼藥水直接作用於眼部, 但屬於局部改善晶體代謝。 中醫則認為目竅與肝腎功能相關, 講究通過內服藥物, 健脾補腎、調理體質, 使脾胃功能由虛轉旺, 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從而控制白內障發展。

專家特別指出, 早期發現老年性白內障,

意義重大。 中醫的治療方法屬於全身調理, 療程比較長, 從開始治療到視覺改善至少需要堅持3個月以上的時間。 “臨床上治療需要3個月到半年, 視力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從0.8提高到1.0, 甚至能夠從0.6左右上升到正常水準。 ”

關愛家人 從關愛眼睛開始

長輩們歲數日增, 他們能像我們看到的那樣清晰嗎, 他們的眼睛還好嗎?一句簡單的問候, 一個細節的關心, 能讓我們儘早發現家人的眼疾, 更好的為家人視力護航。

視力突然變好:50歲以上的人, 一般都會有老花眼, 如果哪天突然覺得老花眼減輕了, 視力變好了, 則要引起警惕, 因為這極有可能是白內障的早期信號。

看東西變灰變黃:白內障患者視力會逐漸變得模糊, 看周圍的物體會呈現出灰白色或者暗黃色,

總覺得沒有以前明亮。

視物重影:患者會在看物體時產生重影的情況, 會產生晝盲或夜盲的現象。

有上述症狀, 應定期到醫院眼科作相應檢查, 儘快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