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秋風送爽處暑至 需注意四方面

立秋已過, 早晚天氣漸涼, 風吹在身上有了清爽和陣陣的涼意, 伴隨著清爽的風,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暑到來了。 已然立秋, 怎麼還有“暑”呢?您可別忘了“處”這個定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錄:“處, 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即“出暑”, 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 處暑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這個時期的氣候特點是氣溫下降、秋高氣爽, 當然有些地區還要經歷秋老虎的襲擊。

而在這種天氣特點下, 人體皮膚可能會變得緊繃,

甚至起皮脫屑、毛髮枯燥無光澤、頭皮屑變多、嘴唇乾燥或裂口;天氣早晚溫差大而多風, 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時復發或加重, 如喘憋、過敏性鼻炎等;有些人在這個時節容易發生感冒的症狀;季節的變換還容易讓人出現胃腸道功能的紊亂, 在應該貼秋膘的日子卻變的不知道該吃還是不該吃了;還有一部分人在這個時節會覺得異常疲勞, 怎麼也打不起精神, 真是應了那一句“春困秋乏”。

這樣的天氣下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以防病強身, 安度歲月。

一、據天氣, 增減衣物

處暑過後天氣轉涼。 中午熱, 早晚涼, 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 “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氣候特徵明顯。 晝熱夜涼的氣候, 對人陽氣的收斂形成了良好的條件。

這個時候不要急於增加衣服, 順應的是“春捂秋凍”之意, 目的是為了讓人體體表溫度不要過高, 這樣有助於人體毛孔的閉合, 以利於衛表的固澀和陽氣的收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因為早晚氣溫低、多風而且光照強烈就要適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風、防曬, 以避免受涼、受風和日光性皮炎的發生。

二、重清補, 調理脾胃

這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 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 胃腸功能減弱, 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增加, 身體過度消耗了能量, 天氣漸冷, 人體食欲改善, 到了補充能量的時節, 但是飲食應該避免馬上肥甘厚味的填充, 而應該徐徐圖之, 保持飲食清淡, 合理營養。 適度溫補但是要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 包括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及酒等,

因為從中醫上講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對人身體的危害;不吃油膩食物, 因為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質。 此時的飲食應以清補和調理脾胃為主, 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和豆製品等等, 以補充能量;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有利於體內垃圾的代謝, 和維生素、膳食纖維的補充;還可以根據身體情況進食些紅棗、桂圓、枸杞、羊肉等食物進行溫補。

三、改習慣, 充足睡眠

夏天晝長夜短, 天氣悶熱, 入睡困難, 早晨時天亮較早也影響了人體的睡眠時長, 經過一夏, 很多人都出現了睡眠不足的情況。 處暑後天氣變涼, 白天逐漸變短, 夜間逐漸延長, 人們就該改變夏季晚睡早起的習慣,

儘量爭取晚上11時前入睡, 並且適度的推遲起床時間, 使睡眠時間延長, 保障睡眠的時長和品質, 有條件或必要時還可以睡個小午覺, 以幫助精力的恢復, 化解困頓的情緒。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夜間睡眠時就應該關好門窗, 注意蓋被保暖, 防止秋風侵襲使脾胃受涼而誘發疾病。

四、看體力, 加強鍛煉

雖然我們不用“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 但是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對於我們的健康是及其重要的。 鍛煉要根據自己的體力來, 循序漸進, 逐漸增強, 調動全身的機能和振奮人體的陽氣, 有助於在季節變化時的自我調節, 以避免季節變化對身體側衝擊。 運動的方法不要局限, 只要在體能合適的情況下, 散步、跑步、做操、瑜伽、登山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運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心肺功能的耐受度, 避免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的不適反應, 產生不良作用就不妙了。

季節的變化是自然的規律, 冷然的交替需要我們去耐受, 從衣食住行的角度, 做好防護, 助我們安度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