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現代家庭滋補靚湯 竹蓀煲雞湯

竹蓀煲雞湯

主料:雞(土雞)1只

輔料:竹蓀6條

調料:食鹽、薑1塊、料酒、水

做法:

1、竹蓀泡發, 清洗乾淨, 剪掉蒂部(封閉的一端);

2、雞的初步清洗:要注意耳孔旁邊的毛和裡面的髒物都要清洗乾淨,

鼻孔要擠出髒物, 胸腔裡的肺等雜物要掏清乾淨, 基本做到無血跡;

3、重點修剪四個部位:(1)腳指甲一定要剪掉, 我圖中比劃的剪刀位置搞反了, 應該從順著指甲的方向比較好剪, 我為了拍照比劃的時候沒注意。 (2)屁股當然要剪掉, 注意看下圖右上角, 屁股尖的右側方有個尖尖的小凸起, 那個不去掉會有臊味。 (3)翅膀尖要剪掉, 據說那裡是激素堆集的地方。 (4)雞脖子上的皮和淋巴要去除乾淨。 其它, 雞頭根據自己情況可要可不要, 不喜歡太油的可以去掉一些皮下脂肪;

4、最後處理好的雞大概是下圖左上角這樣的, 打開看看胸腔一定要徹底擠乾淨血跡, 脖子也收拾得很清爽;

5、按以上步驟處理乾淨的雞不用飛水,

可直接入沙鍋, 加一塊姜、適量水, 大火燒開, 調中火去除表面的浮沫, 加兩勺料酒和步驟1的竹蓀, 水再開後調小火煲1.5至2小時, 調少量鹽即可關火。

烹飪小技巧:

1、竹蓀很容易泡發, 但建議稍泡久點, 中間換洗兩到三次水, 直到完全洗白白,

蒂部也一定要剪掉, 否則會有少少異味影響雞湯的鮮美。

2、清洗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節, 徹底清洗乾淨血跡, 不用飛水, 雞湯更鮮美。

3、此湯適合清淡, 不宜過鹹, 除了料酒不要多加任何調味料。

4、竹蓀久煲不爛, 可與雞同煲, 如果沒有竹蓀, 完全可以省略, 味道一點也不受影響, 因為竹蓀本身並沒有什麼味道, 取其營養而已。

營養提示: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 形狀略似網狀幹白蛇皮。 竹蓀又稱真菌之花, 名列四珍(竹蓀、猴頭、香菇、銀耳)之首, 營養十分豐富。 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 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而且竹蓀還具有降血壓、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也就是俗語說的“刮油”的作用。 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 這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關。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 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竹蓀是名貴的食用菌, 歷史上列為“宮廷貢品”, 近代做為國宴名菜, 同時也是食療佳品。 其營養豐富, 據測定幹竹蓀中含蛋白質19.4%、脂肪2.6%, 碳水化合物總量60.4%, 其中菌糖4.2%、粗纖維8.4%, 灰分9.3%。 其對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 還具有特異的防腐功能, 夏日加入竹蓀烹調的菜、肉多日不變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