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釋放心理壓力秘訣 寶寶健康快樂成長(1)

目錄

第一章:釋放寶寶的心理壓力

第二章:緩釋寶寶心理壓力的5個技巧

第三章:如何緩解寶寶的心理壓力

編者按:在大人們的世界裡認為寶寶們都是天真浪漫、無憂無慮的, 殊不知, 寶寶也會有自己的苦惱, 也有心理壓力, 那麼, 如何緩解寶寶心理壓力呢?緩解寶寶心理壓力技巧有哪些?

釋放寶寶的心理壓力

成人出現一些心理小問題, 現在已逐漸得到重視, 而寶寶的心理問題卻容易被忽視。 其實1-3歲幼兒更容易產生心理癥結, 它會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 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1歲入託難

雯雯出生後,

媽媽一直在家帶孩子, 孩子快2歲了, 媽媽打算去上班, 便把雯雯送到附近的托兒所。 把雯雯送到幼稚園的第一天, 雯雯哭著喊著要媽媽, 無論幼稚園老師怎麼哄, 哭聲就是不止。 哭了一整天, 雯雯的嗓子子都啞了。 就這樣, 入託最初的幾個月, 雯雯三天兩頭鬧毛病, 明顯的瘦了, 直到半年後才稍微好點。

點評:家長普遍有體會, 半歲以內的孩子送托兒所很容易, 1歲以後入託就越來越困難。 入託難的根源是寶寶依戀心理的表現:

解讀:寶寶一歲到兩歲的時候, 處於依戀關係明確期。 在此階段, 寶寶對特殊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 寶寶越來越知道哪些接近他的人最親近, 也會主動去親近這些人。 寶寶的安全意識也在增長, 他們把母親或看護人的懷抱看做是“安全窩”。

一旦被分離或隔離, 他們就會產生不安全感, 這是一種心理壓力, 表現為焦急不安, 哭鬧煩躁, 不吃不喝, 睡眠障礙, 嚴重者會影響生長發育。 有人把這種情況稱為“分離焦慮征”。

減壓:解除寶寶分離焦慮

首先, 媽媽不可過於親昵, 讓寶寶從小接近更多的家人和其他人;

其次, 培養與小夥伴玩的興趣。 即使不進托兒所, 也要經常帶寶寶去跟同齡夥伴接觸、玩耍, 千萬不可封閉在家裡, 僅與媽媽為伴;

再次, 寶寶入託要躲過依戀高峰期, 大約1歲半至2歲半是寶寶最戀母的時期, 接近3歲的寶寶能有目的地協調與夥伴關係, 並能較好地理解父母的講解, 能夠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離, 相信父母會回到他身邊;

最後, 寶寶入託要實行漸行漸遠的策略, 父母疏離太突然, 對寶寶的心理打擊較大, 不可取。

2歲叛逆期

小鋼本來是個溫順聽話的孩子, 可2歲以後變得越來越調皮、不聽話, 脾氣特別大。 早上穿上的衣服, 中午再怎麼熱也不能脫;你讓他吃什麼食物, 他偏不吃;要他好好走路, 他卻非要躺在地上耍賴。

一天, 小鋼又在地上打滾, 爸爸狠狠地打了他的屁股幾巴掌, 還不准他哭!從那以後, 小鋼不再那麼活潑了, 特別是爸爸在場時, 他總躲到一旁;有時爸爸不在, 他又會因一點小事, 大哭大鬧一場。

解讀:寶寶到了2-3歲左右, 一般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 叫做“第一反抗期”。 這是幼兒發展的必經階段, 是寶寶認識到自我, 獨立性開始萌芽的重要表現。

本來溫順聽話的孩子, 一到這個時期就會變得調皮、不聽話。 “不”是“反抗期”孩子的最常用語。

減壓:消除寶寶反抗情緒

說理法:分析寶寶的想法, 消除他的顧慮。 比如說, 寶寶願意在家裡走, 可一出門上街就要抱, 這或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走路跟不上大人, 怕被丟下。 這時媽媽或爸爸就要給他講明白不會把他丟下, 打消他的顧慮, 同時牽著他的手, 或坐在馬路邊看著他一段一段地走下來。 示範法:媽媽喊寶寶來穿鞋。 寶寶說“不要”。 媽媽說:“有個穿鞋快的辦法, 不信你看媽媽穿。 ”媽媽坐在凳子上認真地穿起來, 並不斷說這個辦法好, 寶寶也會坐在地板上跟你學起來。

吸引法:你讓寶寶看畫冊, 他說“不”。 媽媽自己打開一本畫書看起來,

邊看嘴裡邊念叨“這花貓捕老鼠真厲害……”寶寶就會跑過來搶著看。

轉移法:你讓寶寶洗澡, 他可能會說“不”, 可進了澡盆又不想出來。 奶奶就在臉盆水裡放幾條玻璃小魚抓起來, 寶寶一看很有意思, 就會主動要媽媽抱出浴盆穿衣服, 去摸魚玩。

揠苗助長埋心結

欣欣媽媽當年因為託福考分不夠, 沒能實現出國的願望, 所以她給女兒欣欣制訂了從小掌握兩國語言的目標。 從欣欣剛會說話開始, 她就“媽媽mother”、”“爸爸father”、“寶寶baby”地訓練起來。 可是, 欣欣爸爸不同意孩子過早學外語。 因為僵持不下, 兩人只好分工, 媽媽教欣欣說英語, 爸爸教說普通話。 媽媽的時間多, 欣欣還真學會了一些英語單詞;爸爸很少有時間教女兒說話, 孩子2歲半了,

還不能說句完整的中國話。

女兒語言出現的問題, 讓爸爸媽媽大吵了幾次, 有時怒火轉到女兒頭上, 把欣欣都批評哭了。 他們沒想到, 從此以後女兒很少主動說話, 爸爸讓她說什麼, 她乾脆低頭不語。 就連媽媽教她英語也不學了, 原來天真活潑的性格也變得鬱鬱寡歡了。

解讀:3歲前是語言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 母語就是在這一時期被程式化、格式化, 在語言中樞處牢牢地紮下根基。 在嬰幼兒語言訓練和成長中不可“揠苗助長”, 那樣不僅適得其反, 還會導致孩子的心理障礙, 影響性格、智慧發育。

減壓:寶寶學好語言, 壓力自然能得到釋放。 父母要利用視覺感官説明訓練孩子的發音。 無論聽還是模仿, 孩子都會觀察對方的口型、表情、手勢、動作等來加深理解你說話的含義, 從中領會“褒義”或“貶義”。帶孩子時要不厭其煩地與其對話,家長說的次數越多,孩子進步越快。給孩子更多實踐機會,讓寶寶聽更多人說話,和眾人對話,是語言訓練的極佳方式,還能培養開朗大方的性格。牙牙學語,說出來就是好樣的,說對了就鼓勵加肯定;發音不準確,語句有錯誤,也要先鼓勵再矯正。

緩釋寶寶心理壓力的5個技巧

1.通過共情安撫寶寶

共情就是表述寶寶可能的情緒,如傷心、憤怒、恐懼等。如果寶寶比較小,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比較欠缺,共情可以很簡單,比如簡單地複述寶寶的需求,或者描述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想……”“我知道,你因為……很傷心(憤怒、害怕……)”通常情況下,當我們跟寶寶共情的時候,他的情緒就會變得比較平穩。

2.允許寶寶發洩情緒

當寶寶遭遇壓力的時候,他釋放壓力的最簡單的辦法通常就是哭鬧。而成人最害怕的就是寶寶哭鬧,因此,一旦寶寶哭鬧,我們就會急速地想辦法遏制寶寶的哭鬧行為。實際上,允許寶寶通過哭把情緒宣洩出去,他內心的壓力就被化解了,並且,在哭夠之後,他會很自然就變得平靜下來。當然,寶寶哭的時候,我們可以緊緊地摟著他,輕輕地拍他的後背。甚至什麼話都不用說,他就能很快平靜下來。

3.認真傾聽寶寶的心聲

傾聽寶寶,是瞭解他心理壓力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多聽聽寶寶的想法,不管他的想法在我們看來多沒道理,都允許他說出來,並對他的講述做出回應。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寶寶,他就會向我們敞開心扉。如果寶寶還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我們可以通過提出一些問題引導他來表述自己的想法。一旦寶寶養成了向我們傾訴的習慣,我們就能及時把握寶寶的思想動向,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幫助他釋放壓力了。

4.通過塗鴉釋放壓力

塗鴉是寶寶表達內心感受的非常好的一個途徑。因此,當寶寶內心存在壓力時,不妨在地上鋪上一張大大的白紙,給他一支畫筆,幾管水粉顏料,鼓勵他把他“不高興”、“憤怒”等負面情緒畫出來,一邊畫一邊說,他的壓力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釋放了。如果寶寶不肯下筆,或者不知道怎麼下筆,沒有關係,我們可以跟寶寶一起來,說一說自己遇到的不開心的事。當你敘述的時候,寶寶自然就會參與。畢竟,當父母也有類似情緒的時候,寶寶就會有一種親近感與認同感,於是,他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父母的這項表述情緒的活動中來。而我們也可以在寶寶塗鴉的過程中,對他的反應做出回應,並通過回應很自然地幫助他疏導情緒,將壓力釋放出去。當然,也通過這項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寶寶,讓他學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壓力。

5.通過遊戲幫助寶寶擺脫壓力

遊戲也是幫助寶寶釋放壓力,讓他學會以正確的方式面對壓力的好方式。父母可以針對寶寶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針對性比較強的遊戲,幫助他化解壓力。比如,寶寶在幼稚園經常受到小夥伴A的欺負,以致他都不想再去幼稚園了。我們就可以用幾個玩具娃娃來幫助他釋放這種被人欺負的壓力:“這是A(欺負寶寶的小夥伴),他動不動就欺負別的小朋友。你看,他又在打B了。怎麼辦呢?我覺得B應該這樣,只要看到A過來,就退後幾步,離他遠一點兒。A就不那麼容易打到B了。我又想到一個好辦法,只要A過來,看到他想打人,B就大喊:‘老師,A打人了’。老師肯定就會過來,A就不敢打人了。B也可以大聲對A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請你跟我一起好好玩!’……”

如何緩解寶寶的心理壓力

現代的孩子在得到鋪天蓋地的愛的同時,卻越來越失去了隨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時,卻失去了與父母擁抱、遊戲和談話的機會;在幼稚園,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有時會有一些問題發生,如受到批評,不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等等,這些都是使孩子產生壓力感的原因。

孩子感到壓力時,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往往無法清楚地講出來,因此他們有時無法得到成人的及時幫助。而且由於他們自身的知識以及處世經驗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壓力。所以,當壓力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時,孩子會產生諸如抑鬱症、厭食症、睡眠障礙等

生理或心理問題,這些將嚴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為家長,如果能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覺察孩子是否面臨壓力以及壓力的程度如何。

當孩子面臨壓力時,行為方面常表現為愛說假話、愛打人,故意損壞東西;情緒上常表現為愛哭鬧、不講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糾纏著大人,睡眠不穩,夜驚(從睡夢中突然驚醒甚至坐起),夢魘以至夢遊等;身體反應是經常持續(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動等等;精神反應則表現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愛忘事,愛胡思亂想,說話含糊不著邊際等等。

發現孩子出現某些上述反應時,家長應多與孩子接觸和交流,幫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壓力。比如,可給孩子紙筆,讓他隨心所欲地畫;給孩子一個故事開頭,讓他續編故事;讓孩子提出遊戲的內容和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當孩子從夢中驚醒時,安慰他之後,讓他說一說都夢見了什麼。而且當孩子敘述時,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提建議或下結論。這些活動,可以使家長比較清楚地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瞭解使孩子感到壓力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減輕或解除壓力。

總結:人們也許會好奇,覺得不可能,一點點大的寶寶什麼都不懂怎麼會有心理壓力呢?騎士在寶寶活動環境及一些外在因素的變化都會使得寶寶們不適應進而引發心理壓力。那麼,以上小編為您盤點的這篇文章媽媽們趕緊來好好的學習下吧。(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號:2012年3月號,作者:王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從中領會“褒義”或“貶義”。帶孩子時要不厭其煩地與其對話,家長說的次數越多,孩子進步越快。給孩子更多實踐機會,讓寶寶聽更多人說話,和眾人對話,是語言訓練的極佳方式,還能培養開朗大方的性格。牙牙學語,說出來就是好樣的,說對了就鼓勵加肯定;發音不準確,語句有錯誤,也要先鼓勵再矯正。

緩釋寶寶心理壓力的5個技巧

1.通過共情安撫寶寶

共情就是表述寶寶可能的情緒,如傷心、憤怒、恐懼等。如果寶寶比較小,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比較欠缺,共情可以很簡單,比如簡單地複述寶寶的需求,或者描述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想……”“我知道,你因為……很傷心(憤怒、害怕……)”通常情況下,當我們跟寶寶共情的時候,他的情緒就會變得比較平穩。

2.允許寶寶發洩情緒

當寶寶遭遇壓力的時候,他釋放壓力的最簡單的辦法通常就是哭鬧。而成人最害怕的就是寶寶哭鬧,因此,一旦寶寶哭鬧,我們就會急速地想辦法遏制寶寶的哭鬧行為。實際上,允許寶寶通過哭把情緒宣洩出去,他內心的壓力就被化解了,並且,在哭夠之後,他會很自然就變得平靜下來。當然,寶寶哭的時候,我們可以緊緊地摟著他,輕輕地拍他的後背。甚至什麼話都不用說,他就能很快平靜下來。

3.認真傾聽寶寶的心聲

傾聽寶寶,是瞭解他心理壓力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多聽聽寶寶的想法,不管他的想法在我們看來多沒道理,都允許他說出來,並對他的講述做出回應。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寶寶,他就會向我們敞開心扉。如果寶寶還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我們可以通過提出一些問題引導他來表述自己的想法。一旦寶寶養成了向我們傾訴的習慣,我們就能及時把握寶寶的思想動向,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幫助他釋放壓力了。

4.通過塗鴉釋放壓力

塗鴉是寶寶表達內心感受的非常好的一個途徑。因此,當寶寶內心存在壓力時,不妨在地上鋪上一張大大的白紙,給他一支畫筆,幾管水粉顏料,鼓勵他把他“不高興”、“憤怒”等負面情緒畫出來,一邊畫一邊說,他的壓力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釋放了。如果寶寶不肯下筆,或者不知道怎麼下筆,沒有關係,我們可以跟寶寶一起來,說一說自己遇到的不開心的事。當你敘述的時候,寶寶自然就會參與。畢竟,當父母也有類似情緒的時候,寶寶就會有一種親近感與認同感,於是,他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父母的這項表述情緒的活動中來。而我們也可以在寶寶塗鴉的過程中,對他的反應做出回應,並通過回應很自然地幫助他疏導情緒,將壓力釋放出去。當然,也通過這項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寶寶,讓他學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壓力。

5.通過遊戲幫助寶寶擺脫壓力

遊戲也是幫助寶寶釋放壓力,讓他學會以正確的方式面對壓力的好方式。父母可以針對寶寶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針對性比較強的遊戲,幫助他化解壓力。比如,寶寶在幼稚園經常受到小夥伴A的欺負,以致他都不想再去幼稚園了。我們就可以用幾個玩具娃娃來幫助他釋放這種被人欺負的壓力:“這是A(欺負寶寶的小夥伴),他動不動就欺負別的小朋友。你看,他又在打B了。怎麼辦呢?我覺得B應該這樣,只要看到A過來,就退後幾步,離他遠一點兒。A就不那麼容易打到B了。我又想到一個好辦法,只要A過來,看到他想打人,B就大喊:‘老師,A打人了’。老師肯定就會過來,A就不敢打人了。B也可以大聲對A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請你跟我一起好好玩!’……”

如何緩解寶寶的心理壓力

現代的孩子在得到鋪天蓋地的愛的同時,卻越來越失去了隨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時,卻失去了與父母擁抱、遊戲和談話的機會;在幼稚園,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有時會有一些問題發生,如受到批評,不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等等,這些都是使孩子產生壓力感的原因。

孩子感到壓力時,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往往無法清楚地講出來,因此他們有時無法得到成人的及時幫助。而且由於他們自身的知識以及處世經驗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壓力。所以,當壓力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時,孩子會產生諸如抑鬱症、厭食症、睡眠障礙等

生理或心理問題,這些將嚴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為家長,如果能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覺察孩子是否面臨壓力以及壓力的程度如何。

當孩子面臨壓力時,行為方面常表現為愛說假話、愛打人,故意損壞東西;情緒上常表現為愛哭鬧、不講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糾纏著大人,睡眠不穩,夜驚(從睡夢中突然驚醒甚至坐起),夢魘以至夢遊等;身體反應是經常持續(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動等等;精神反應則表現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愛忘事,愛胡思亂想,說話含糊不著邊際等等。

發現孩子出現某些上述反應時,家長應多與孩子接觸和交流,幫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壓力。比如,可給孩子紙筆,讓他隨心所欲地畫;給孩子一個故事開頭,讓他續編故事;讓孩子提出遊戲的內容和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當孩子從夢中驚醒時,安慰他之後,讓他說一說都夢見了什麼。而且當孩子敘述時,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提建議或下結論。這些活動,可以使家長比較清楚地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瞭解使孩子感到壓力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減輕或解除壓力。

總結:人們也許會好奇,覺得不可能,一點點大的寶寶什麼都不懂怎麼會有心理壓力呢?騎士在寶寶活動環境及一些外在因素的變化都會使得寶寶們不適應進而引發心理壓力。那麼,以上小編為您盤點的這篇文章媽媽們趕緊來好好的學習下吧。(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號:2012年3月號,作者:王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