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尿液中有蛋白質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現在尿液問題的發病率日益升高的情況吧, 給我們自身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很多人都特別苦惱這種疾病, 這很可能是由於我們身體出現了哪方面不協調的狀況, 也可能是由於一些其他的原因, 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來進行醫治呢?可能大家對於尿液中有蛋白質問題還不是很瞭解,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尿液中有蛋白質的相關內容吧!

表現:

1.正常人每日濾過的原尿達180升之多, 但經過腎小管重吸收、分泌, 最後濃縮排出的僅有1.5升左右。 其中含蛋白約為40~100毫克, 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測不出來的。

2.蛋白尿並非都是病態, 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 功能性蛋白尿也稱生理性蛋白尿, 是指出現于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 多見於青年人, 在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下,

腎血管痙攣或充血, 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強而使蛋白大量“漏網”。 正常孕婦尿中蛋白可輕度增加, 這與體位和腎流量加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關。 功能性蛋白尿在誘因解除後蛋白尿會自行消失。 故又稱可逆性蛋白尿或一過性蛋白尿。

3.尿中有無蛋白, 含有蛋白量的多少, 有一個簡便粗略的檢驗方法:將尿液煮沸即止, 尿液中可出現白色混濁, 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 如混濁消失, 說明尿中無蛋白, 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如混濁不消失反而增加, 呈絮狀沉澱或凝塊, 則尿蛋白定性試驗為陽性。

4.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體某個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的尿液持續出現蛋白。 一般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 常見於三種情況:

5.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種原因所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損傷(如免疫損害), 使負荷減少或喪失, 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高。 較多的血漿蛋白濾過後, 超出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 導致蛋白尿。 如急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

6.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發生病變或腎小管功能缺陷時, 對蛋白重吸收減少或分泌蛋白增加, 導致尿液蛋白增加。 如腎小管酸中毒、鎮痛藥引起的腎病、抗生素的腎毒表現等。

以上內容為我們介紹了尿液中有蛋白質的相關內容, 我們很多人都難免出現這種問題的情況, 提前瞭解一些相關方面的內容對我們非常有説明, 當我們再次出現這種情況就可以及時有效的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

及早的恢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