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吃中藥期間需要禁吃的食物

早在我國古代, 人們就提出食物的相生相剋理論, 古人們認為, 食物可分為生冷類、辛辣類、發物類與魚腥類這四種類型, 這四種類型的食物由於性質分別不同, 所以在一起食用時, 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尤其是當病人在吃中藥期間, 如果配合著這些食物食用, 會使中藥的藥效嚴重降低, 從而失去了治病的功能。 所以, 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1、生冷類食物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 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 故適合熱證疾病。 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 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 當禁忌。 如白蘿蔔性寒, 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 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 豈不寒上加寒, 胃腸功能更差。 另外, 在同時服用人參和其它滋補藥時, 由於藥性相惡, 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 故蘿蔔與人參不宜同服。

2、辛辣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辛熱, 有通陽健胃之功效, 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

散氣耗血, 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 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瘺、癰癤患者等。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 如辣椒屬熱性, 若有發熱、便秘、尿短赤、口乾渴、唇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 必然會加重“上火”症狀, 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 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3、發物類食物

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 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 其“發”亦有異。 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 如肝陽上亢、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吃公雞肉、豬頭肉;疔、癤、瘡、癰等皮膚疾患者,

當禁吃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 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 因南瓜含有糖分, 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 對胃腸有刺激。 鑒此, “發”者,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之意。

4、魚腥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為鹹寒而腥之品, 且含有異性蛋白, 易引起過敏反應, 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 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 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 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 而鯉魚、沙丁魚、鯰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 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希望上文的介紹能夠幫助到正在服用中藥的朋友, 為了能夠早日獲得康復, 建議您在服藥期間要避免吃上述這四種食物, 以免影響療效。 即便是疾病已經康復,

也不能馬上吃這四種食物, 因為當疾病康復之後還需要一定時間的調理, 這樣才能夠把病根去除, 如果馬上吃這幾種食物, 反而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刺激, 使病情再次復發, 使之前的治療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