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吃蘋果當心一件事

時下, 新鮮果蔬已逐漸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主角。 我們只擔心蔬菜是否有農藥化學殘留, 卻忽視了食物本身的天然毒素。 不少果蔬都會含有天然有毒物質, 有些果蔬的特殊部位還最容易殘留農藥, 每年由此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頻頻發生。

這些“毒素”藏在果蔬的不同位置, 學會辨識, 在食用前小心處理。 如果吃的時候不注意, 很容易喪命。

通緝犯:蘋果

窩藏地點:果核含氫氰酸

不管走到哪里, 蘋果絕對都是一個受歡迎的水果。 與櫻桃和杏仁一樣, 蘋果種子也含氰化物, 但含量不高。 蘋果種子一不小心就會被人吃到,

但是只有吃下很多你才會感到不舒服。

果肉里并不含什么有毒化學物質, 但在蘋果核里你會發現氰化物。 把一個蘋果核全吃了雖然不會致死, 但也絕對對身體不好。 當然, 如果你吃太多的蘋果核, (前提是要咀嚼并吞下)就有可能有并發癥。

通緝犯:土豆

窩藏地點:皮含茄堿

土豆里含有茄堿(又稱龍葵素), 是一種弱堿性糖甙。 這種有毒物質幾乎全部集中在土豆皮里, 尤其是日曬發綠或長芽的土豆皮中。 茄堿會刺激胃腸黏膜, 對大腦的呼吸中樞和運動中樞有麻痹作用, 還有溶血作用。 茄堿在體內累積到一定量后就可能引起慢性中毒。 由于癥狀不明顯, 往往被忽視。 過量攝入主要表現為咽部、口腔黏膜有刺癢燒灼感,

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炎癥狀。

有人吃土豆懶得削皮, 或沒注意土豆皮變綠或發芽, 這樣即便煮熟, 土豆皮中仍會存留著茄堿。 因此, 變綠或發芽的土豆不要吃。 由于茄堿易溶于水, 遇醋酸易分解, 高溫煮透亦可破壞其毒性, 因此切完土豆最好在水中多泡一會, 烹調時烹入一些食醋, 都可以避免中毒。

通緝犯:豆角

窩藏地點:毒素在兩頭和兩側

四季豆等扁豆角兩頭尖部和豆莢兩側的莢絲里, 含有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皂素等有毒因子。 兩者會刺激消化道黏膜, 進入血液還會破壞紅細胞及凝血功能。 若沒有除去或煮熟, 很容易導致惡心、嘔吐、腹瀉、頭暈等不良反應。

煮至80℃未全熟的豆角中, 毒素反而更高, 因此豆角的最好吃法就是掐去兩頭,

大火燉煮。 保證鍋中的水沒過豆角, 水開后再煮30分鐘。

如果要炒豆角, 每鍋的豆角量不應超過鍋容積的一半, 用油煸炒后, 加水適量并保持100℃小火燜上10余分鐘, 定時用鏟子翻動豆角使其均勻受熱。 判斷生與熟的方法是, 豆角由挺直變為蔫軟, 顏色由鮮綠色變為暗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