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手機被定為致癌物,這是真的,但是……

……前面還有兩個字, 手機是「可能」致癌物。

其實手機致癌的說法隨處可見, 這類消息看多了, 丁當也產生了錯覺, 難道手機來到世間後才發現了自己的終極追求——讓人類得癌症?

其實, 列出致癌物只是希望大家注意生活中的危險, 活得更健康。

但是, 「可能致癌物」等於「一定致癌」嗎?手機真的致癌嗎?

今天丁當請來了研究癌症的專業人士, 讓他給大家分析分析。

今天我想特別說說手機, 因為太多人擔心手機輻射和腦瘤有關。

特別是 2011 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把電磁輻射(手機)歸到了「可能致癌物」一類,

很多媒體就此宣佈, 專家認定「手機會致癌」, 這更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但是(重要的都是但是), 這是個誤會。

可能致癌物

並不是真的會致癌

「可能致癌物」的意思是:目前還證明不了它致癌, 但值得繼續關注。

要成為「可能致癌物」要求並不高, 例如咖啡, 也屬於「可能致癌物」, 但顯然大家並沒有因此不喝咖啡。

在我看來,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之所以這麼做, 是因為科學家過分謹慎。

瑞典有一個研究小組說如果每天用手機通話超過半小時, 堅持 10 年以上, 那這個人比不用手機的人得神經膠質瘤(腦瘤的一個亞種)的概率稍稍高一點點(從 0.005% 增高到 0.016%)。

與此同時, 世界上其他科學家幾乎都沒發現手機和腦瘤有關。

我們暫且不說 10 萬人裡神經膠質瘤患者從 5 個變成 16 個是否有意義,

這個研究本身就問題很多。

比如, 它的資料來源並非客觀記錄而是靠每個人「自己彙報」, 可是有多少人會準確記得過去 10 年每天用多長時間手機呢?

所以, 科學界對這個研究是不太買帳的。

但資料畢竟放在那兒, 為了保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給手機安了個「可能致癌物」的頭銜, 意思就說 :

等以後有了更多研究資料再說吧。

試過很多方法, 做了不少研究

也沒能證明手機致癌

研究任何一種因素(輻射、食物、生活習慣等)是否致癌有兩種主要方法, 下面我跟大家分別說說。

方法 1:流行病學研究法

這種方法是比較高風險人群和普通大眾患癌症的比例。

例如, 為了研究手機信號發射塔是否致癌,

科學家比較了搭建和維修信號發射塔的工人和普通人群的癌症發病率。

如果發射塔產生的電磁輻射真的致癌, 顯然這些天天和發射塔親密接觸的工人是最危險的。

但研究結論是, 跟發射塔親密接觸的人發病幾率和普通人的發病幾率並沒有什麼區別, 這和理論一致。

方法 2:實驗室動物模擬法

這種方法是給實驗動物大量使用該因素, 看能否增加患癌概率。

例如, 要研究手機信號是否致癌, 就把一個輻射能量最強的手機綁在老鼠身上, 24 小時保持手機通話狀態, 看這老鼠會不會更早得癌症。

如果手機真的致癌, 那麼老鼠的健康或多或少會受影響, 不過實驗資料證明——沒有影響。

總之, 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證據支持手機輻射能致癌。

常用手機打電話,

腦癌風險高十倍?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 顯然大家也看出來了——這話沒道理。

我個人不相信手機能導致癌症(腦瘤), 主要的科學證據是流行病學方面的統計資料, 比如:

從 1985 年到 2010 年, 美國手機數量從 24 萬漲到 3 億, 翻了近 1 千倍, 但美國神經膠質瘤(俗稱腦瘤)患者人數在這 25 年間沒有什麼變化。

如果手機輻射真的致癌, 那腦瘤患者的比例應該逐年增加才對。 事實上這個數字不僅在美國沒有增加, 很多其他國家的統計也是如此。

由此看來, 就算是天天用手機的人也不用過度緊張, 因為手機致癌的可能性極其微小。

與其擔心打手機致癌, 不如擔心走路玩手機撞到電線杆、掉進下水道, 因為相對來說這些危險發生的幾率要高得多呢。

最後, 丁當還是不建議大家晚上把手機放床頭或者枕頭下面, 原因是——

一伸手就能夠到手機。

畢竟夜深了就該休息了, 如果把手機放在床邊或枕頭下面, 難免再點亮螢幕多看幾眼。

本來白天用眼很久, 晚上還在黑暗裡看手機, 很容易引發視疲勞和其他問題。

所以, 看完這篇文章, 放下手機, 洗洗睡吧。

本文節選自《癌症 · 真相:醫生也在讀》, 由作者和清華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