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關注危害時刻:“血壓晨峰”最危險!

“血壓晨峰”帶來危險時刻

不少高血壓病人認為每月只測一次血壓就足夠了, 其實即使每日測一次也不夠, 這是因為人的血壓是24小時波動的。 猶如激素的分泌可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人的血壓也有自然節律,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在絕大多數血壓正常的人群和三分之二的高血壓病人中, 夜間血壓比日間血壓要低10%左右。 人的血壓的晝夜節律可以讓心、腦、腎全身血管在夜間得到充分“休息”, 這是正常的生理調節。

但是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波動幅度比正常人的要大。 認識病人的血壓波動性對高血壓治療有重要意義。

人在夜間睡眠時血壓降低, 大約在淩晨2、3點最低。 清晨醒前血壓快速升高, 晨醒後開始日常活動的最初幾小時內血壓達到或者接近最高峰。 這時的血壓甚至於比夜間高40-50毫米汞柱以上, 這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血壓晨峰”。

對於高血壓病人這是個危險時間, 因為此時病人的交感神經處於興奮時期, 心跳加快, 血壓升高;此外一夜沒有喝水, 病人呼出不少水分, 血黏度高。 對於有動脈粥樣斑塊的高血壓病人, 此時斑塊容易破裂, 導致心肌梗死、腦梗塞、腦出血。 有研究顯示9點的發生率比晚上9點高3倍;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高峰也在上午9點到12點;清晨的中風發生率約升高60%。 老年人在淩晨去世的占60%, 心血管疾病突發達70%一80%。

這種危險到中午12點後會減小。

對於無晝夜節律的病人, , 夜間血壓甚至比日間血壓高, 導致心腦血管長期得不到“休息”, 也很容易併發心、腦血管事件。

血壓波動導致危害升級

如果全天血管內壓力波動大, 很容易造成血管內皮受損, 日久會造成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對輕、重度高血壓病人來說, 如果血壓在一天內的波動很大, 不能平穩降壓, 可能比不吃藥更危險。

有些服用短效降壓藥的病人, 按醫囑應該一日服用三次, 但只服用一次, 這必定造成血壓波動性大。 因為他們的血壓在服藥後的4至6小時內下降, 但之後如果不再服藥控制, 血壓就會上升, 長期下去很危險。 因此服降壓藥, 不能只看血壓是否下降, 而是看血壓是否能24小時平穩降壓。

減小藥物引起的血壓波動性的最好辦法是做血壓24小時監測, 以瞭解血壓全天變化。 這也是掌握夜間入睡後血壓變化唯一的最可靠辦法。 可是24小時血壓監測過程較複雜, 病人不可能常做, 所以當前醫學界推薦高血壓病人學會自測血壓來瞭解服藥後降壓是否平穩, 血壓是否得到24小時控制。

“穀峰比值”助你監測血壓

學會自測血壓的關鍵是掌握血壓的“穀峰比值”。 掌握這個比值不難;從服藥後2小時開始, 可多次測血壓, 找到血壓的最低值, 這時是藥效最強的時候, 血壓的下降變化值叫“峰值”。 穀峰的比值如果等於1, 表示服藥後, 血壓在24小時內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穀峰比值”小於0.5, 意味清晨血壓明顯升高,

藥效不能持續24小時。

高血壓病人堅持在每天清晨以及服藥後藥效最強的時間點來測壓, 就能判斷血壓是否得到24小時全天控制。 若在下午4點至8點再加一次血壓測量, 以瞭解服藥後10至12小時的血壓控制情況, 判斷就更準確。

在降壓藥的選擇上,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優先選用一天一次給藥、具有持續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降壓藥物。 但是不少一天服用一次的降壓藥, 常需要2至3小時才能起效, 因此選擇降壓作用快和長效的藥物是最理想的。 許多長效降壓藥物如替米沙坦能平穩降壓至24小時以上, 對清晨高血壓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當然任何降壓藥物對不同人降壓療效不同, 沒有百分之百的有效率, 因此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而自我監測血壓對於幫助醫生指導用藥很重要。

總之, 為了提高我國的高血壓控制率, 首先應指導患者每天清晨測血壓, 避免“血壓晨峰”發生, 從而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同時選擇合適於個人的降壓藥物, 保證全天24小時平穩降壓, 讓病人的心、腦安度每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