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輪千里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Hónɡ Lún Qiān Lǐ Guā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紅輪千里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necio flammeus Turcz. Ex DC.

採收和儲藏:夏、秋間採收, 洗淨, 鮮用或切段, 曬乾。

【原形態】紅輪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 高20-70cm。 莖直立, 被白色蛛絲狀密毛。 下部葉長圓形或倒披針形, 長8-9cm, 寬2-2.5cm, 下部漸狹成具翅而半抱莖的長柄, 邊緣有具小尖頭的齒, 下麵或兩面被蛛絲狀密毛;中部以上葉長圓形, 基部抱莖, 無柄;上部葉小, 條形。 頭狀花序, 3至7、8個排列成假傘房狀, 梗長1.5-3cm, 被密綿毛;總苞杯狀, 直徑1-1.2cm, 長約5cm, 總苞片1層, 紫黑色, 條形;筒狀花多數, 紫黃色。 瘦果, 近圓柱形, 有縱肋, 被毛, 冠毛汙白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林緣。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北部至東北部各地。

【化學成份】含矢車菊素葡萄糖甙(cyanidin glucosid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主癰腫疔毒;咽喉腫痛;蛇咬傷;蠍、蜂螫傷;目赤腫痛;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