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長梗千里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Chánɡ Gěnɡ Qiān Lǐ Guānɡ

【英文名】Longstalk Groundsel

【別名】野青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長梗千里光的花序和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necio Kaschkacvii C. Winkl.

採收和儲藏:夏、秋間採收, 曬乾。

【原形態】和梗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 高50-100cm。 有地下莖及鬚根。 莖直立或斜升, 上部有傘房狀花序枝。 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萎, 葉片長達30cm, 寬達14cm, 上部葉漸小, 葉片羽狀全裂中深裂, 披針形或匙狀披針形, 基部有抱莖的圓耳, 邊緣有不等形的淺齒;頂裂片三角狀或戟狀披針形, 漸尖, 側裂片4-6對, 披針形、戟狀披針形或條形, 兩面無毛。 頭狀花序, 多數密集, 排列成複傘房狀;梗細長, 有條形苞片, 被短茸毛;總苞近圓柱狀, 長5-6mm, 無毛, 總苞片1層, 8-10個, 條狀披針形, 邊緣膜質, 外有數個條形苞葉;舌狀花1層, 3-4個, 舌片黃色;管狀花約8個, 長達8mm瘦果, 近圓柱形, 有縱肋;冠毛白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草地、路旁及灌叢間。

資源分佈:分佈于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三角葉千里光堿(triangularine), 親朋三角葉千里光堿(neotriangularine0, 7-千里光醯-9-瓶草醯倒千里光裂堿(7-senecioyl-9-sarracinoyl retronecine), 新瓶草千里光堿(neosarracine)。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明目。 主癰腫瘡癤;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花序和全草:有清熱解毒、明目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