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吃得對,心情好

現代人各方面壓力不斷增加, 很多人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 如果這種情緒持續, 不僅給自己帶來很大痛苦, 同時也給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達到病態時, 就需要接受規範的抗抑鬱治療, 治療可能需要幾個月到幾年不等。 在這段時間裡, 若對平時的飲食起居加以注意, 將對治療效果起到輔助促進的作用。

老百姓講“民以食為天”, 飲食療法文化源遠流長。 《黃帝內經》就提出了食養的概念, 即“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無毒治病, 十去其九”。 所謂無毒, 多指藥食兩用藥材。 可見, 當時醫家就認識到食物既能營養身體,

又能療疾祛病。

食療方法老少皆宜, 特別適用於老年人, 因為老年人一般脾胃功能較弱, 而食療在製作形式上, 多以湯、羹、粥、糊為主, 有利於腸道吸收, 能提高食療作用, 還有保護脾胃的功能。

下面根據抑鬱的不同證型, 介紹一些簡單易操作的代茶飲或食療方, 幫助大家改善心情, 快樂生活。

肝氣鬱滯證

這類患者多表現為情緒鬱悶、總愛生氣、失眠早醒、喜歡長出氣、胸脅及腹部脹滿疼痛、疼痛不固定。 患者平時性格內向, 易多愁善感。 治療多以疏肝理氣解鬱為法則。 食療方選用木香飲、玫瑰袋泡茶等。

木香的功效為行氣止痛、調中導滯, 主治因氣滯導致的小腹脹滿或疼痛, 噁心嘔吐;玫瑰花有行氣解鬱、疏肝和胃的特點,

主治肝鬱氣滯、肝胃不和所致的脅肋悶痛、胃脘脹痛、精神鬱悶等。 這兩個單味食療方, 操作簡單, 只需開水沖泡即可, 服用方便。

肝鬱化火證

患者症狀表現為情緒鬱悶、急躁易怒、煩躁不寧、口苦咽幹、胸脅脹痛、頭暈目眩。 治療以清肝瀉火、疏肝解郁、寧心安神為法則。 可選用菊花、決明子代茶飲等。

菊花具有疏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 能改善目赤腫痛、發熱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 但菊花性寒, 氣虛胃寒以及食少腹瀉的人應該慎用。 決明子味甘苦, 性寒, 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力量較強, 用於治療目赤腫痛、頭痛眩暈、大便秘結等症狀, 但氣虛、經常腹瀉的人也不適宜服用。

肝鬱脾虛證

患者症狀主要有:情緒鬱悶、肢體困重、脘腹脹滿、頭重頭沉,

屬氣滯水停而成濕鬱。 治療以理氣解鬱、健脾化濕為法則。 食療方可選用薏仁粥。

薏仁粥用薏仁、粳米適量, 將二者洗淨, 共煮為粥。 薏仁性味甘淡, 微寒不傷胃, 健脾不礙濕, 為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品;粳米也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二者合用, 共奏健脾利濕之功效。

肝腎陰虛證

此證表現為情緒低落、失眠多夢、 頭暈耳鳴、視物昏花、雙目乾澀、乏力、腰膝酸軟等。 多見素體偏虛、氣機鬱滯、久而傷及陰液的人, 也可見於更年期綜合征的女性。 治療以滋補肝腎、寧心安神為法則。 食療方可選用山藥芝麻粥。

準備淮山藥、黑芝麻、粳米, 將粳米、黑芝麻洗淨、炒香;山藥洗淨, 切成小顆粒;三物同入盆中, 加入清水調勻, 不斷攪動, 熟後起鍋。

山藥性味甘平, 平補肺、脾、腎, 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 既能補脾氣, 又能益肺腎之陰;黑芝麻性味平和、補肝益腎。 三者共用, 對肝腎陰虛、鬚髮早白、大便乾燥者尤為適宜。

心脾兩虛證

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食欲減退、失眠健忘、心神不寧、思慮多、喜獨處、大便不成形等。 此類患者一般都存在脾胃不足、氣血虛弱、思慮過度而傷及心脾的問題。 治療以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為法則。 食療方選用茯苓山藥粥、百合龍眼粥等。

茯苓味甘淡, 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 茯苓山藥粥健脾的功效較強, 而百合龍眼粥兼具健脾安神的特點。 百合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龍眼, 也稱桂圓, 能補脾益胃、養血安神。 需要注意, 百合龍眼粥主要治療虛證為主的病證,

但存在火熱之徵象的患者慎用。

總之, 食療為一種健康的健體之道, 最重要的還是根據自己的體質辨證選取適合的食療方, 既不可否定其作用, 也不可誇大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