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珍珠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草木便方》

【拼音名】Zhēn Zhū Fēnɡ

【別名】珍珠柳(《草木便方》), 魚子、漆大白(《四川中藥志》), 鯉魚下子(《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珍珠風的根或枝葉。 在栽後4~5年夏、秋季摘取嫩枝、葉片, 再挖出根部, 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

灌木, 高達3米。 幼枝及小枝通常密被茶褐色短柔毛及星狀毛與腺點, 老枝較光滑或無毛。 單葉對生, 具柄;葉片闊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長7~18釐米, 寬2.5~8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邊緣為小齒牙或齒牙狀, 下麵密佈單生及分枝的短柔毛、星狀毛及腺點, 上面毛較疏而單毛居多, 側脈每邊6~9條,

由主脈微彎向前射出。 花形小, 淡紅色, 腋生, 為密生聚傘花序;花萼短鐘狀, 有4淺齒, 內面近于光滑無毛;花冠為短筒狀, 4裂, 裂片卵圓形;雄蕊4, 花絲較花冠之裂片為長, 藥長橢圓形, 藥隔密生腺點;雌蕊1, 子房球形, 花柱長於雄蕊。 漿果狀核果, 球形, 熟時堇紫色, 內有種子2~4粒。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種子(珍珠風子)亦供藥用, 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林地, 或山地。 分佈陝西、山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福建等地。

【性味】《草木便方》:辛, 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 祛風勝濕。 治月經不調, 崩漏帶下, 產後瘀血腹痛, 外感風寒, 風濕疼痛。

①《草木便方》:祛風勝濕, 消積毒。 治瘀血停滯, 產後血氣悶痛。

②《分類草藥性》:治風濕麻木, 筋骨疼痛, 婦人紅崩,

白帶, 月經不調。

③《四川中藥志》:能通經活血, 治月經不調, 虛勞, 白帶, 產後血氣痛, 感冒風寒及頭身疼痛。 調麻油外用, 治纏蛇丹毒。

④《浙江中藥資源名錄》:葉:治內臟出血;研末治皮膚癢痛, 殺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錢;或浸酒。 外用:研末調敷。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