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糖友水腫咋回事

趙大媽是個老糖友, 近日她感覺雙腿腫脹發麻, 來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 臨床上很多糖友會出現水腫, 主要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等因素有關, 可分為五類。

1.神經性水腫。 糖友若發生神經病變, 神經功能失常、營養障礙, 會發生水腫, 多見於雙下肢, 與體位和活動有關。 可伴有肢體麻木、襪套樣感覺減退等現象。 趙大媽的水腫就屬於這類。

2.血管源性水腫。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病, 易引起血管病變, 導致血管狹窄、阻塞等。 糖友可表現為以單側肢體遠端為主的腫脹, 伴動脈搏動減弱, 嚴重者可伴有感覺障礙、疼痛、甚至遠端組織壞死等。

3.心源性水腫。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若累及心血管系統, 會引起心功能受損, 血液回流障礙。 糖友可表現為身體低垂部位水腫, 多為雙下肢對稱性水腫, 由下向上逐漸加重, 長期臥床者可表現為腰骶部水腫。 隨著病情加重, 可出現氣促、呼吸困難等表現。

4.腎源性水腫。 腎臟功能受損而導致的水腫, 可表現為眼瞼浮腫、雙下肢凹陷性水腫等。 若糖友腎臟受損, 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 白蛋白易大量丟失, 會引起血管裡的液體外滲, 造成水腫。

5.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腫。 如甲減(甲狀腺功能減退)性水腫、肝源性水腫、淋巴管炎等。 糖友合併甲減時可引起下肢或顏面部非凹陷性水腫, 就是用手指按壓水腫處,

不會出現陷下去的小窩。

根據水腫發生部位對稱與否, 臨床上的鑒別檢查也不同。 非對稱性水腫多提示單側血管病變, 需儘快做血管B超、靜脈造影等檢查;對稱性水腫多提示實質臟器功能受損, 要進一步鑒別, 需完善心、腎、肝等功能檢查。 廣大糖友若發現水腫, 要及早就醫, 完善相關檢查, 及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