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三種藥用酒送服最有效

三類中藥用酒送服更容易發揮作用, 但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中藥的苦味本身具有清熱解毒、健胃、助消化、抗菌等作用。 有的人受不了這苦味, 服藥後會自己喝些甜飲料, 或者吃甜味的點心, 這樣做不僅會影響藥效, 還有可能傷脾。

比如健胃散、龍膽大黃合劑等健胃藥的苦味能刺激味覺和消化腺的分泌, 從而增進食欲, 幫助消化。 吃甜食會掩蓋苦味, 削弱這些作用。 此外, 甘味(甜味)走脾 胃, 量少時能補益脾胃, 但服藥後吃甜食, 不僅會有飽腹感, 還容易滋膩傷脾, 減少唾液分泌, 讓食欲變得更差, 影響藥物的健胃作用。

甜食裡的糖還可能與藥物結 合, 影響藥效。

除了健胃藥外, 服用治療濕熱病證的苦味藥, 如治療大便不通的大黃清胃丸時, 吃甜食容易留住病邪;服治療濕濁病證的藿香正氣丸時, 也不宜吃太多甜食。

三類中藥 宜用酒送服

一般來說, 服用藥物都會選擇用溫水、粥等比較溫和的食物, 其實有些中藥如果用酒來送服, 更容易發揮作用。 這是因為中(成)藥裡的很多成分, 如生物鹼及其 鹽類、甙類、鞣質、有機酸、揮發油等皆易溶於酒中, 如果中藥用酒送服或經酒浸泡後, 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 從而可提高療效。 這些中藥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活血化淤藥, 如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的自然銅、雲南白藥、七厘散等,

用來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的香附丸、痛經丸、定坤丹等, 用來治療手足麻木、中風偏癱的丹參、雞血藤、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穿山甲, 以及中成藥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等。

第二類是補益肝腎藥, 如枸杞子、女貞子、鹿茸、地黃、山茱萸、菟絲子等。

第三類是祛風除濕藥。 如用來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獨活、威靈仙、木瓜、白花蛇、烏梢蛇, 以及中成藥追風丸、祛風舒筋丸、獨活寄生丸、強筋壯骨丸等。

雖然酒與某些中藥同服可增強療效, 但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因為這不僅與所服中藥的性味、功效有關, 還與所治療疾病的性質有關。 例如, 腦出血等一些具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就不宜用酒送服活血化淤的藥物。

此外, 對酒精過敏者、體質濕熱者、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患有肝臟疾病(特別是肝功能不全者)、血壓偏高者、有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者,

肥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是不適宜用酒送服中藥的。

(《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