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木奶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Mù Nǎi Guǒ

【英文名】root of Ramiflorous Baccaurea

【別名】水賴、麥穗、蒜瓣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木奶果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ccaurea ramiflora Lour.

採收和儲藏:9-10月果實成熟時採摘, 洗淨, 搗爛熬成膏備用。

【原形態】木奶果 常綠喬木, 高6-12m。 樹皮灰褐色。 單葉互生;葉柄長1-4cm;葉倒披針形, 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 長10-15cm, 寬4-8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有淺波狀的小腺齒, 兩面光滑無毛;側脈每邊5-7條。 花小, 單性, 雌雄異株, 無花瓣;花序狹圓錐狀, 生於老枝上;雌花序花後逐漸延長, 果序長達30cm;苞片卵形或披針形, 長2-4mm, 棕黃色;雄花萼片4-5, 密被短柔毛;雌花萼片4-6,

子房密被鏽色糙狀毛, 花柱極短或無, 柱頭扁平, 2裂。 果卵狀或近球形, 長2-2.5cm, 直徑約1.5-2cm, 黃色或後變紫紅色, 不開裂;種子1-3顆, 扁橢圓狀或近圓狀, 長1-1.3cm。 花、果期l-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谷、山坡陰濕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祛濕解毒。 主香港腳;稻田皮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爛敷;或熬膏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木、皮:有止咳, 平喘, 解菌毒的功能。 用於產後消瘦, 香港腳, 稻田皮炎。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