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如何做包子和餃子更營養?

文章導讀

包子和餃子是很多人都愛吃的, 尤其是北方人, 包子和餃子不僅吃起來味道霸道, 而且裡面的餡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調節, 包括各種蔬菜、肉類, 都可以加在餡裡, 營養可謂十分豐富。 但是正因為這樣, 才有很多人吃出肥胖等健康問題。 那麼, 怎樣做包子和餃子才營養均衡呢?

從“皮”上看營養

在人們的觀念裡, 都認為包子和餃子的營養在餡裡, 其實, 包子皮和餃子皮的營養也很重要, 因此, 不能為了營養而有意將皮包得太薄, 太過強調餡的營養, 否則, 很容易導致營養過剩, 脂肪過剩, 吃出肥胖等問題來。

不論是包子還是餃子從結構上看, 主食含量都相對低了些。 尤其如今的生活水準較過去簡直是發生了質的改變。 不論是包子還是餃子的都開始講究薄皮大餡, 相比包子而言餃子的皮會更薄些。 如果一頓下來, 吃餃子很容易造成主食攝入不足。

特別是喜歡吃灌湯包的朋友, 很容易攝入過多的油脂。

從“餡”上看營養

包子和餃子餡的原料極為廣泛, 幾乎是我們能想到的動物性和植物性的食材幾乎都可以當作原料來做餡。 通常不同的蔬菜搭配上肉餡, 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 可是, 往往為了追求鮮美多汁的口感, 人們往往習慣去選擇比較肥的肉做為肉餡, 再用大量的油料去調味。 這樣不知不覺中就使餡中含有了大量的脂肪。

做餡時, 對於蔬菜的處理通常是會切成極細的碎末, 遇到水分足的蔬菜還要攥去水分, 防止在包制的過程“沙湯”, 導致到時候餃子無法成形, 下鍋一煮就破了;即使遇到水分不足的蔬菜, 切碎後也要放鹽醃制入味, 基本包到最後在盛餡的盆裡也會出現菜汁。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造成了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隨著滲出的菜汁丟失掉了。

如果是純肉餡的或是甜味餡的奶包、糖包, 營養無論如何也無法均衡。

烹調方式看營養

包子還好說, 上鍋一蒸, 營養素相對流失較少。 那麼我們來說說餃子。 餃子在煮制的時候, 造成了營養素的流失。 餃子皮和餃子餡有很多維生素與礦物質。 包括維生素B1, 維生素B2, 維生素C等。 這些營養素都是水溶性的維生素, 經水煮過後, 餃子湯中溶解的水溶性維生素會占到餃子皮中維生素的一半左右。 除此之外, 蔬菜中的鉀, 肉裡的氨基酸, 油脂也會溶在了湯裡。 而油脂又會帶走蔬菜中的胡蘿蔔素。 正因如此, 餃子湯通常就會很美味,

表面還會泛著油花。 色澤還會略微發黃。

如何正確的食用包子和餃子, 讓傳統美味營養均衡起來!

第一, 應選擇瘦肉占80%的餡, 不用擔心口感上會“柴”, 在攪陷的時候放上兩個雞蛋的蛋清或是邊攪邊加入些清水。 攪出來的餡軟嫩可口;

第二, 準備好所有食材後再放鹽, 蔬菜避免攥去水分, 為了防止水溶性的維生素流失, 可以選擇提前把皮準備好。 活好餡馬上就包, 縮短時間;

第三, 在製作餃子或是包子的時候需要注意:蔬菜和肉的比例最好達到1:1, 並且要食材多樣化, 同時添加一些蘑菇, 木耳, 筍等富含膳食纖維的原料;

第四, 在餃子餡中最好添加一些香油或是橄欖油, 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數量;

第五, 在吃餃子或是包子的時候不要貪圖省事,

一定要搭配著涼拌菜一起吃, 最好是綠葉蔬菜, 如果餃子湯不是很油就可以在吃前先喝碗湯, 既營養又減少了食量。

溫馨提示:以上已經詳細介紹了有關如何做包子和餃子更營養的內容, 喜歡吃包子和餃子的人們, 一定要引起重視, 在製作時一定要注意均衡營養, 別因為經常吃包子和餃子而吃出肥胖, 當然, 也不能太沒有營養了, 導致身體欠缺一些營養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