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食少便溏是什麼意思呢

食少便溏其實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問題, 通常會表現出隨便大便不成形的現象, 特別是肝病患者, 很容易引發這種疾病, 所以需要注意調理, 對症的治療。

1、大便溏俗稱水便不成形, 與腹瀉不同, 一般排便次數可不增多, 也可次數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暢, 或有排不盡的感受為大便粘滯不爽。 兩者可單獨存在, 有時也可交替發生。 肝病患者發生便溏與消化吸收功能障礙, 如膽汁、胰腺分泌減少有關;肝病患者發生大便粘滯不爽, 與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有關。

2、另外, 肝病患者活動較少, 或由於病情引起腸壁平滑肌蠕動減弱, 也可產生大便不暢的症狀。 肝病患者見有便溏還有結合其他症狀來辯證。 如肝病患者有便溏的症狀, 還同時見有乏力、腹脹、納呆等症, 辯證應是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 脾陽不振, 運化無權, 即可導致以上症見。 雖然患者為肝病, 不能認為肝病是由病毒所致, 治療時不顧病人之本, 一味清熱解毒祛邪。 這樣會更傷病人脾胃, 使病情加重。 而應健脾和胃, 扶正固本, 才會有滿意療效。

3、 大腸粘滯不爽, 如伴肛門發熱, 糞便較臭, 多為濕滯傷胃, 食滯較重而化熱。 治療時, 應清利大腸濕熱。 如大便粘粘滯不爽, 又同時見脘腹脹滿, 多為食滯傷胃, 食滯較重而化熱。 治療時要因勢利導, 採用通利之法以消導各積滯, 清熱利濕。 此外, 肝病多與情緒有關, 情緒緊張或情志不遂, 致使肝失條達, 氣機升降不利, 橫逆侮脾, 失其健運, 亦可見胸腹滿悶、大便溏泄。

治療以抑肝扶脾之法, 症狀可以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