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口腔潰瘍形狀可提示癌變

口腔黏膜潰瘍(俗稱“口瘡”)在口腔疾病中像感冒一樣多發, 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 都被口腔潰瘍困擾過。 其實, 只要你瞭解它的發病原因, 就能穩住陣腳, 從容應對。 那麼, 口腔潰瘍有幾種類型:

口腔潰瘍的3類型

1.輕型

約占患者的80%, 多數患者初發病時均為此型。 潰瘍好發於唇、舌、頰、軟齶等無角化或角化較差的黏膜, 附著齦及硬齶等角化豁膜很少發病。 RAU初起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腫, 呈粟粒狀紅點, 灼痛明顯, 繼而形成淺表潰瘍, 圓形或橢圓形, 直徑

潰瘍一般為3-5個, 散在分佈。 潰瘍復發的間隙期從半月至數月不等,

有的患者會出現此起彼伏、遷延不愈的情況。 有些患者有較規則的發病週期如月經前後, 或常在勞累之後發病。 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與體征。

2.重型

亦稱復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炎或腺周口瘡。 潰瘍大而深, 癒合後可形成瘢痕或組織缺損, 故也稱復發性癱痕性口瘡。 該型約占8%左右。 好發於青春期。

潰瘍大而深, 似"彈坑"狀, 可深達黏膜下層腺體及腺周組織, 直徑可大於1cm, 潰瘍周圍組織紅腫微隆起, 基底微硬, 表面有灰黃色假膜或灰白色壞死組織。

潰瘍持續時間較長, 可達1-2個月或更長。 通常是1-2個潰瘍, 但在癒合過程中又可出現1個或數個小潰瘍。 疼痛劇烈, 愈後可留癱痕。 初始好發於口角, 其後有向口腔後部移行趨勢。 發生於口腔後部如舌愕弓、軟硬齶交界處時可造成組織缺損,

影響言語及吞咽。 可伴全身不適、局部淋巴結腫痛。 潰瘍可在先前癒合處再次復發。

3.皰疹樣潰瘍

亦稱口炎型口瘡, 約占患者的10%左右。 好發于成年女性, 好發部位及病程與輕型相似, 但潰瘍直徑較小, 約2mm , 潰瘍數目多, 可達十幾個或幾十個, 散在分佈, 似"滿天星"。 鄰近潰瘍可融合成片, 黏膜充血發紅, 疼痛最重, 唾液分泌增加。 可伴有頭痛、低熱及全身不適、局部淋巴結腫痛等症狀。

口腔潰瘍形狀提示癌

雖然在我們遇到的口腔潰瘍中, 絕大多數屬於復發性口腔潰瘍, 但在少數情況下, 口腔潰瘍也可能是較為嚴重的疾病表現出的一個症狀, 如口腔鱗癌、盤狀紅斑狼瘡、多形紅斑、白塞病、克隆氏病等。

有時, 它還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反映, 如患糖尿病、胃病、血液病、結核病等。 因此, 瞭解鑒別口腔潰瘍的方法非常重要。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 通過識別下列特點, 有助於進行簡單的判斷:

1、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

良性口腔潰瘍一般1—2周即可癒合。 若歷時較長, 超過兩個月仍未痊癒, 或發作頻繁, 一個月超過兩次, 都需要儘快去醫院就診查明病因。

2、形態和數量。

形態較規則, 圓、橢圓或呈線條形, 邊緣整齊、清楚, 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晰, 凹陷的基底部較平滑, 摸上去柔軟, 且疼痛明顯, 多為良性。 惡性的形態多不規則, 邊界不清, 邊緣隆起呈凹凸不平狀, 潰瘍底部不平, 呈顆粒狀, 摸起來感覺有些硬, 不同於其他部位, 而且潰瘍不疼或不太疼。

3、是全身情況。

良性口腔潰瘍全身症狀較少, 頸部淋巴結不腫大, 或略腫但不硬、不粘連。 惡性口腔潰瘍則相反, 會表現出相應頜面部腫大、淋巴結粘連。

4、口腔潰瘍對藥物的敏感程度。

良性口腔潰瘍正確使用藥物效果明顯, 能加速癒合, 惡性的則不明顯。 此外, 有些人沒有找到準確病因就擅自用藥, 結果潰瘍不但沒有好轉, 還越來越重。 應該提醒的是, 若良性口腔潰瘍用藥8次後, 仍疼痛不止, 潰瘍不消, 說明該藥無效, 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並在醫生指導下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