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胃鏡檢查常見問題與對策

胃鏡是診斷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疾病最有價值的診斷措施之一, 因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消化道粘膜的真實情況, 並能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 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是消化科醫生掌握的必要技能。 但胃鏡操作是一項侵入性操作, 假如由於適應症和禁忌症掌握不當, 會引發心腦血管意外、甚至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為了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現將胃鏡檢查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採取的措施介紹如下:

一、常見的問題

(一)胃鏡操作中常見問題

1.心腦血管意外

胃鏡作為一種侵入人體腔內的儀器, 插入時會產生一定的機械性刺激, 常規胃鏡檢查時, 鏡子通過咽喉部會誘發患者輕重不同程度的嘔吐反射。 當胃鏡到達食管中段時, 注氣過多使冠脈血流量減少, 還有操作時間過長, 患者耐受度降低等等, 這些情況都很有可能引起心電圖異常,

血壓升高等, 尤其老年人或有心、腦、肺疾患的病人, 更容易誘發心梗, 甚至心跳驟停或者腦血管意外。

2.器械損傷

針對胃鏡操作經驗不足的醫生, 特別對消化道解剖結構不明, 操作時往往容易造成粘膜或深層機械性損傷, 出血甚至穿孔的危險。 發生損傷的部位經常也是操作胃鏡的難點, 如梨狀窩、食管入口, 幽門口和十二指腸球部前壁等等。

3.出血

操作中有時會因器械損傷、活檢或鏡下治療造成出血的發生, 還有我們為了觀察充分, 經常會往胃內注氣, 注氣過多後, 患者產生劇烈嘔吐, 極易發生賁門粘膜撕裂, 引起出血。

4.術前藥物的副作用

為了減輕痛苦, 檢查前往往要對患者咽喉部局部麻醉, 常用的藥物有利多卡因膠漿和丁卡因,

鎮靜藥物, 因為患者有藥物過敏史, 病史採集不全, 局部麻醉引起頭暈、噁心、頭痛、手指麻木, 甚至呼吸困難血壓下降, 過敏性休克的現象。

無痛苦胃鏡即在鎮靜藥物下使患者進入麻醉狀態完成消化胃鏡檢查的過程, 在檢查過程中易出現誤吸、過敏反應、呼吸困難、蘇醒延遲等現象。

5.感染

由於操縱胃鏡引起的感染, 情況比較多, 比如:由於盲目進鏡造成的咽部外傷感染、無痛苦胃鏡誘發吸入性肺炎、一過性菌血症、由於消毒不嚴格引起的醫源性乙肝、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後偶發的化膿性膽管炎及胰腺炎等。

6.低血糖反應

因患者長時間禁食水, 引起心悸、乏力、出汗、饑餓感、面色蒼白、震顫、噁心嘔吐等, 較嚴重的如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肢體癱瘓,

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7.其他問題

下頜關節脫臼, 由於情緒緊張, 吞咽口水導致嗆咳或誤將胃鏡插入氣管引起喉頭痙攣, 支氣管哮喘、虛脫、墜床、驚厥、癲癇發作, 拔鏡困難等, 還有因操作時間長, 注氣過多引起腸內壓增高或腸痙攣, 非穿孔性氣腹等問題。

(二)胃鏡診斷中常見問題

漏診和誤診是胃鏡診斷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分析其中原因並從中吸取教訓, 對提高內鏡醫生的診斷水準和醫療品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結合有關文獻的學習和日常操作經驗, 分析如下:

1.為什麼會漏診?

(1)操作不規範 胃鏡檢查受術者主觀影響因素較大, 比如與操作者經驗、意識、心情等關係密切, 我們知道食管、胃的早期癌的發現通常會看出術者操作水準的高低,

操作時各部位認真觀察、反復沖洗, 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容易漏診的部位如食管上段、賁門區及胃底後壁側、胃體後壁等, 檢查時一定不要遺漏。

(2)患者耐受度差 普通胃鏡檢查, 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常會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 同時也是導致插鏡失敗和難以觀察黏膜病變的主要原因。

(3)胃腔暴露差 由於胃十二指腸痙攣, 蠕動過快, 充氣不佳, 或者胃瀦留等因素影響, 使皺襞間的病變容易漏診。

2.為什麼會誤診?

(1)有無病變的問題

對一些疾病在胃鏡下表現認識經驗不足, 常會誤診, 比如食道炎與食道早癌, 萎縮性胃炎與淺表性胃炎, 胃癌與胃潰瘍, 粘膜隆起與外壓隆起等等。

(2)病變定位的問題

由於一些病變, 導致誤診, 見於胃十二指腸巨大潰瘍致使上消化道內腔狹窄變形, 幽門管水腫變形, 胃十二指腸內正常結構不能辨認, 容易將胃竇病變誤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3)活檢取材的問題

① 位置偏移;每當遇到取檢時, 因取檢位置不同, 同時受患者呼吸和術者操作熟練程度的影響, 病變部位可能會移位, 可能會導致誤診。

② 深度不夠:面對隆起性病變, 如食管平滑肌瘤, 胃間質瘤, 異位胰腺或浸潤性胃癌患者, 還有潰瘍性病變如食管克羅恩病、胃淋巴瘤等疾病, 常因取材深度較淺導致誤診。

二、採取的對策

(一)如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胃鏡操作對醫生技術的要求非常高, 受醫生手法、操作經驗影響很大, 怎麼樣才能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除了完善規章制度,建立應急預案以外,每次檢查時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胃鏡是能夠進入人體自然腔道的器械,通過胃鏡及其配件也因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而將患者置於不必要的感染風險之中,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及管理。

2、詳詢病史:操作前要瞭解病史,檢查目的,嚴格掌握胃鏡操作的適應症、禁忌症,過敏史,飲食,胃鏡檢查史等。

3、準備充分:正確的體位,心電、血壓、血氧監護,常用急救藥物、附件準備齊全。

4、規範操作:醫生的進境方式正確,切忌動作粗暴,避免盲目進鏡,適度注氣,慎重活檢,仔細判斷病變性質,掌握胃鏡治療分寸,醫生在視野非常清晰的情況下,可以對胃內疾病一覽無遺,檢查無死角、無損傷、診斷率高。

5、協調配合:醫務人員的恰當的言談是保障醫療安全的根本[1],助手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工作站情況,與醫生配合默契。

6、術後留觀:檢查完畢,觀察患者情況,包括腹痛、發熱的有無[2]。

(二)如何提高診斷符合率?

1、觀察細緻

① 針對一些容易漏診的部位,如食管入口、胃體後壁及小彎、賁門內口、十二指腸球部幽門緣等,要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反復沖洗黏膜表面的粘液,食物殘渣,必要時使用放大胃鏡或染色胃鏡,反復觀察,防止漏診和誤診。

② 潰瘍性、隆起性病變是我們經常遇到的,需要認真鑒別診斷,同時取檢位置精准,對於惡性程度高的可疑病變,要同患者溝通,做好隨診,反復活檢,排除惡變可能。

2、正確活檢

① 首先由活檢孔送人活檢鉗時長度要適度,避免插入過快,損傷病變,造成出血,影響取檢的陽性率。此外對側壁病變相對取材困難,可以緩慢旋轉活檢鉗鋼絲,使鉗杯與病變平行。

② 活檢位置的選擇要慎重,由於取檢時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粘膜損傷引起出血,出血後常會影響視野,導致再取檢難度加大,為避免誤診,我們在取檢時要考慮到重力的因素,慎重活檢。

③ 活檢數量

常規活檢2塊,疑為萎縮性胃炎的病人常規在胃竇大小彎,胃角或胃體小彎各取檢1-2塊,萎縮範圍增大,也要在相應部位取檢。可疑惡性病變者,要多點取材,一般為5塊以上,對明顯癌變的部位,取檢1-2塊足夠。

3、追蹤患者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診療技術的進步和內鏡醫生的努力,很多消化道疾病在早期就能得到治療,對可疑惡性病變或癌前病變,如:潰瘍性病變,良性和惡性比較難鑒別的情況下,要跟蹤病人,反復活檢。

怎麼樣才能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除了完善規章制度,建立應急預案以外,每次檢查時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胃鏡是能夠進入人體自然腔道的器械,通過胃鏡及其配件也因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而將患者置於不必要的感染風險之中,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及管理。

2、詳詢病史:操作前要瞭解病史,檢查目的,嚴格掌握胃鏡操作的適應症、禁忌症,過敏史,飲食,胃鏡檢查史等。

3、準備充分:正確的體位,心電、血壓、血氧監護,常用急救藥物、附件準備齊全。

4、規範操作:醫生的進境方式正確,切忌動作粗暴,避免盲目進鏡,適度注氣,慎重活檢,仔細判斷病變性質,掌握胃鏡治療分寸,醫生在視野非常清晰的情況下,可以對胃內疾病一覽無遺,檢查無死角、無損傷、診斷率高。

5、協調配合:醫務人員的恰當的言談是保障醫療安全的根本[1],助手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工作站情況,與醫生配合默契。

6、術後留觀:檢查完畢,觀察患者情況,包括腹痛、發熱的有無[2]。

(二)如何提高診斷符合率?

1、觀察細緻

① 針對一些容易漏診的部位,如食管入口、胃體後壁及小彎、賁門內口、十二指腸球部幽門緣等,要有目的有重點的觀察,反復沖洗黏膜表面的粘液,食物殘渣,必要時使用放大胃鏡或染色胃鏡,反復觀察,防止漏診和誤診。

② 潰瘍性、隆起性病變是我們經常遇到的,需要認真鑒別診斷,同時取檢位置精准,對於惡性程度高的可疑病變,要同患者溝通,做好隨診,反復活檢,排除惡變可能。

2、正確活檢

① 首先由活檢孔送人活檢鉗時長度要適度,避免插入過快,損傷病變,造成出血,影響取檢的陽性率。此外對側壁病變相對取材困難,可以緩慢旋轉活檢鉗鋼絲,使鉗杯與病變平行。

② 活檢位置的選擇要慎重,由於取檢時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粘膜損傷引起出血,出血後常會影響視野,導致再取檢難度加大,為避免誤診,我們在取檢時要考慮到重力的因素,慎重活檢。

③ 活檢數量

常規活檢2塊,疑為萎縮性胃炎的病人常規在胃竇大小彎,胃角或胃體小彎各取檢1-2塊,萎縮範圍增大,也要在相應部位取檢。可疑惡性病變者,要多點取材,一般為5塊以上,對明顯癌變的部位,取檢1-2塊足夠。

3、追蹤患者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診療技術的進步和內鏡醫生的努力,很多消化道疾病在早期就能得到治療,對可疑惡性病變或癌前病變,如:潰瘍性病變,良性和惡性比較難鑒別的情況下,要跟蹤病人,反復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