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胃腸有“情感”,養胃先養“心”

4月9日是“國際護胃日”, 正所謂“十人九胃”,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作息無規律、三餐不定時等“現代因素”, 造成胃病在都市人中很常見,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文小敏教授表示, 胃病講究“三分治、七分養”, 護腸養胃需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 保持良好情緒心理也對此有重要作用。

胃腸是有“情感”的器官

在實際生活中, 人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情緒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時, 胃口就沒有食欲;當情緒高漲、心情愉快時, 則食欲倍增。 事實上, 人的胃腸其實是有“情感”的器官, 它們的蠕動尤其是各種消化腺的分泌,

都是在神經內分泌系統支配下進行的, 而許多胃病的發病也是與人的心理、情緒息息相關的。

當然情緒、心理是一方面, 文小敏教授談到, 生活壓力大、一日三餐沒規律也是顯而易見的重要因素, 記者、教師、司機等成為胃病高發群體, 成為另一“職業病”。 這類人群大約八成患胃病, 加之有的患者也不注意到醫院就診, 久而久之, 胃炎、胃潰瘍, 甚至胃癌就隨之而來。

另外, 男性的生活壓力普遍大於女性, 而多數男性有抽煙、喝酒的不良嗜好, 因此男性犯胃病的幾率遠遠比女性大。

心情愉悅老胃病痊癒並不難

文小敏曾有一位患者, 44歲李某在13年前開始出現上腹部隱痛, 呈灼燒感, 伴有呃逆、噯氣、吐酸, 饑餓時雙手乏力等症狀,

但因症狀較輕, 沒去醫院診治, 僅僅希望通過飲食控制緩解, 近兩月體重減輕十餘斤。 但後來發展成慢性淺表性胃炎, 雖然接受了護胃、制酸等治療, 但症狀無明顯改善。

在進一步詢問之下, 李某自述, 做生意壓力過大時能明顯感到胃痛加重, 患者長期工作繁忙, 壓力較大, 而久居嶺南濕熱之地, 應酬多, 且多煙酒, 胃病狀況一直未有改善。

文小敏提醒,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因為症狀發展緩慢, 很多人在症狀明顯後才給予治療, 但大多數老年人對疼痛不敏感, 症狀明顯時往往已發展至糜爛性胃炎或胃穿孔等嚴重胃病。 另外, 淺表性胃炎與情緒等有密切關聯, 上述案例中李某正因為長期壓力過大, 以致胃部不適,

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對胃病的痊癒非常重要。

■連結

護胃妙招小貼士

少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不易消化, 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 甚至使血脂增高, 對健康不利。

告別煙酒

煙霧和酒精都會對胃粘膜造成比較嚴重的刺激, 破壞粘液層的完整性, 導致屏障功能降低, 從而引發慢性胃腸疾病。

中藥食材幫調理

有胃病者可以吃些對胃有幫助的中藥或食材, 如猴頭菇、前胡、淮山, 這些食材已證實可以養胃, 用食材煲湯、煲水均可。

遠離損胃食物

澱粉含量太高食物少吃, 如糯米、番薯、芋頭, 含糖量太高, 胃酸一刺激容易產酸;碳酸飲料容易產氣會引發打嗝, 最好也不要碰。

親近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 除了提供人體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之外,

對胃最有幫助的就是纖維素、水分。 蔬菜、水果容易消化, 不會給胃帶來分解提煉的負擔, 而且有足夠多的鹼性, 也可以綜合胃酸。 蔬菜、水果裡含有的纖維素, 是胃酸無法應對的, 而這些纖維可以讓被消化後的食物結成鬆軟的塊狀, 更容易通過腸道。 因此, 不要用工作餐來委屈自己, 每餐都應該適量地加入蔬菜、水果。 在選擇蔬菜、水果方面, 要根據各種水果的酸鹼度、寒熱度來食用。

進餐時應精神集中

飲食的吸收消化, 需要足夠充分的血液供應胃腸道。 所以, 吃飯時應專心致志, 不可一心二用。 如果一邊吃飯, 一邊思考問題;或者一邊吃飯, 一邊看書、看電視, 較多的血液要供應腦部工作, 會直接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

經常這樣, 勢必會影響胃的作用, 引起胃病發生。 (記者 李劼 通訊員 吳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