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蒟醬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Jǔ Jiànɡ

【英文名】Fruit-spike of Betel Pepper

【別名】蒟醬、蒟子、土蓽茇、大蓽茇、蒟青、擯榔蒟、青萎、蘆子、大蘆子、青蒟、檳榔蔞。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藥胡椒科植物蒟醬的果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 betle L.

採收和儲藏:秋後果實成熟時採摘, 曬1d後, 縱破為二, 曬乾。

【性味】辛;溫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 消痰散結, 止痛。 。 主院腹冷痛, 嘔吐泄瀉, 蟲積腹痛, 咳逆上氣, 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5g。 外用:適量, 研末摻。

【附方】治牙痛: 蒟醬、細李各半兩, 大皂莢五蜒(夫子, 每孔入青鹽, 燒存性)。 同研末, 頻摻吐涎。 (《禦藥院方》)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下氣溫中, 破痰積。

2.《食療本草》:散結氣,

治心腹中冷氣。

3.《海藥本草》:主咳逆上氣/辦腹蟲痛, 胃弱虛瀉, 霍亂吐逆, 解酒食味。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