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榆仁醬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食療本草》

【拼音名】Yú Rén Jiànɡ

【別名】榆醬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榆村的果實或種子和麵粉等製成的醬。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lmius pumila L.

【原形態】落葉喬木, 樹幹端直, 高達20m。 樹皮暗灰褐色, 粗糙, 有縱溝裂;小枝柔軟, 有毛, 淺灰黃色。 葉互生, 紙質;葉柄長2-10m, 有毛;托葉早落;葉片倒卵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長2-8cm, 寬1.2-2.5cm, 先端銳尖或漸尖, 基部圓形或楔形, 上面暗綠色, 無毛, 下面幼時有短毛, 老時僅脈腋有毛, 邊緣具單鋸齒;側脈明顯, 9-18對。 花先葉開放, 簇年成聚傘花序, 生於去年枝的葉腋;花被針形, 4-5裂;雄蕊與花被同數, 花藥紫色;子房扁平, 1室, 花柱2。 翅果近圓形或倒卵形, 長1-1.5cm, 寬0.8-1.2cm, 光滑, 先端有缺口, 種子位於翅果中央, 與缺口相接;果柄長約2mm。 花期3-4月, 果期4-6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河堤、田埂和路邊, 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長。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長江以南多系栽培。

【炮製】《綱目》:取榆仁水浸一伏時, 袋盛, 揉洗去涎, 以蓼汁拌曬, 如此七次, 同發過面曲, 如造醬法, 下鹽曬之。 每一升, 曲四斤, 鹽一斤, 水五斤。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溫中行氣;殺蟲。 主心腹冷痛;蟲積腹痛;瘡癬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 水沖。 外用:適量, 塗敷。

【注意】姚呆成《食物本草》:不宜多食。

【各家論述】《食療本草》:能助肺氣, 殺諸蟲, 下氣, 令人能食。 又心腹間惡氣, 內消之, 陳者尤良。 又塗諸瘡癬妙。 又卒患冷氣心痛, 食之瘥, 並主小兒癇、小便不利。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