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心理療法對付失眠症(1)

心理療法對付失眠症
對付失眠, 有的人喜歡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有的人則一籌莫展。 其實, 很多時候, 失眠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所以, 我們可以用心理調節的方法來改善睡眠。 越怕失眠越失眠
典型症狀, 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到了晚上就怕自己睡不著覺, 但是越是擔心失眠越是難以入睡, 人也變得很焦慮。
這是常見的“失眠期待性焦慮”, 通常表現為晚上一上床, 就開始擔心自己睡不著, 逼迫自己儘快入睡, 結果適得其反。 越怕失眠腦細胞就越興奮, 就越難入睡。
建議有這種失眠症狀的患者, 平時應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

放鬆心情, 入睡之前想一些當天發生過的愉快的事情, 就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
多夢不等於失眠
典型症狀, 白天總感覺頭昏沉沉的, 多夢是不是也屬於失眠?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認為自己睡眠不佳是由於多夢造成的, 這種想法反而使人產生焦慮、擔心情緒。 擔心入睡後會做夢的心理, 會導致入睡很淺, 影響睡眠品質。 其實, 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 有助於記憶、過濾無用資訊, 保證正常的效能。 夢本身對人體並無害處, 有害的是“認為做夢有害”的心理, 這種心理使自己產生心理負擔。
自責心理阻礙睡眠
典型症狀, 導致一整天情緒低落, 晚上難以入眠。
這類人由於一次過失就會感到內疚自責,
在腦子裡反復重演過失事件, 並懊悔不已。 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自責、懊悔之情越發嚴重, 大腦細胞長時間處於幻想與興奮狀態, 自然就無法入睡。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 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情, 可以這樣想, 事情已經過去, 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好, 再多的懊悔也於事無補, 還可以聽一些節奏舒緩的音樂來放鬆心情。
手足無措睡不好
典型症狀, 經常手足無措,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理不清頭緒, 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晚上睡覺的時候也經常想來想去, 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有的人在遭到突發事件刺激後, 不能做出正確反應, 而是感到手足無措, 不知如何是好。 晚上睡覺時也是左思右想, 始終處於進退兩難、焦慮無助的狀態。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 首先應該讓自己平靜下來, 在睡覺之前儘量轉移自己的思緒。
失眠症的放鬆訓練
為催眠設計的放鬆訓練簡單易學, 雙眼微合, 將注意力集中在雙手或雙腳上, 全身放鬆, 用手或腳的沉重感來體驗肌肉的鬆弛程度, 同時進行緩慢的深呼吸。 練習時, 一旦出現與放鬆無關的思想, 應立即停止, 把注意力引回到手腳沉重感的體驗上。 一般能在練習中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