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金蟾丸的功效與作用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金蟾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並不是很清楚, 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 幹蟾1枚(大者;塗酥炙令焦黃), 胡黃連1分, 地龍半兩(微炒), 朱砂1分(細研), 蛇蛻皮灰1分, 雄黃1分(細研), 天竺黃1分(細研), 蟬殼1分(微炒), 麝香半兩(細研), 莨菪子半合(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 候幹, 炒令黃黑色)。

【制法】 上為末, 以糯米飯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五疳, 頭熱眼澀, 胸高腳細, 頭大腹脹, 面黃鼻幹, 驚悸盜汗, 肌肉羸瘦, 寒熱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丸, 以粥飲送下。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六

【處方】 蟾頭1枚(炙), 黃連(去須)1分,

胡黃連1分, 木香1分, 大黃(銼, 炒)半分。

【制法】 上為末, 粟米飯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幹疳, 體熱肌瘦。

【用法用量】 每服5-10丸, 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 幹蟾1枚(去腸肚並骨爪, 酥炙), 胡黃連1分, 熊膽(研)1分, 蟬蛻(去土)1分, 丹妙(研)1分, 蛇蛻(燒灰)1分, 雄黃(研)1分, 天竺黃1分, 無食子2枚, 麝香(研)半錢, 地龍(去土)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燒粟米飯為丸, 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腦疳, 發枯作穗, 腦熱如火, 煩熱滿悶。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 米飲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 蟾酥1字, 胡黃連1分, 使君子1分, 熊膽(研)1分, 木香1錢, 麝香(研)少許, 牛黃(研)半錢, 丹砂(研, 飛)2錢, 大黃半兩, 虎睛(研)1對。

【制法】 上為末, 燒粟米飯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五疳, 心臟驚疳, 肝臟風疳,

肺臟氣疳, 脾臟滑疳, 腎臟急疳。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 荊芥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 幹蟾、黃連、蕪荑、蘆薈、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 腎疳, 解顱鶴膝, 繼以甘肥失節, 面黑齒血, 腹瀉清厥。

【摘錄】 《顧氏醫徑》卷五

【處方】 幹蝦蟆5個(燒灰), 胡黃連半兩, 鶴虱半兩, 肉豆蔻半兩, 苦楝根白皮半兩, 雷丸半兩, 蘆薈半兩, 蕪荑半兩, 雄黃1分(飛過)。

【制法】 上為末, 麵糊為丸, 如綠豆大, 雄黃為衣。

【功能主治】 小兒五疳羸瘦, 合面臥地, 筋青腦熱, 吐瀉無度, 渾身壯熱, 口舌生瘡, 痢下膿血, 心腹脹滿, 喘促氣急, 乳食全少, 多啼嘔逆, 飲食不化, 或時憎寒, 多涕咳嗽, 鼻下赤爛, 十指皆癢, 蝕幹唇齒, 生瘡出血, 肛門不收, 毛髮焦黃。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 飯飲送下。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劉氏家傳》

【處方】 朱砂1錢, 雄黃1錢, 輕粉1錢, 草烏1錢, 海金砂1錢。

【制法】 上為末, 用蟾酥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疔瘡。

【用法用量】 每服3丸, 以蔥白1根, 劈破, 夾藥在內, 線縛住, 灰火煨令香, 取去線, 連須帶藥嚼下, 以溫水送之。 被蓋出汗。

【注意】 忌生醋、冷水。

【摘錄】 《古今醫鑒》卷十五引羅穎波方

【處方】 幹蟾皮2錢, 使君肉2錢, 五穀蟲5錢, 山楂5錢, 炒麥芽5錢, 炒蓬莪術5錢, 西砂仁5錢, 青皮5錢, 廣皮2錢, 五靈脂5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和勻, 用白蜜3兩煉熟為丸, 分做50粒, 每粒約幹重1錢。

【功能主治】 消疳祛蟲。 主腹中蟲積, 小兒疳膨。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開水化服, 1日2次。

【摘錄】 《中藥成方配本》

【處方】 人參3錢, 川連3錢, 於術1兩5錢, 山藥1兩, 陳皮1兩, 茯苓7錢, 建曲7錢, 神曲7錢, 胡連5錢, 川朴5錢, 澤瀉5錢, 檳榔5錢,

肉果5錢, 銀胡1錢5分, 山楂1錢5分, 川芎2錢, 青皮2錢, 蓬術2錢, 使君子2錢, 甘草2錢, 幹蟾2錢。

【制法】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小兒疳積腹脹, 食積面黃, 不思飲食, 發熱煩渴, 肌體瘦弱, 並一切瀉痢之症。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米飲送下。

【摘錄】 《飼鶴亭集方》

通過本篇文章, 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瞭解金蟾丸的製作方法。 其實, 在生活中, 通過方劑來養生要比吃西藥強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