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80歲大爺生二胎喜獲兒子,撫養困難,要50歲女兒養!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 越來越多的寶媽生了二胎, 或者有了生二胎的打算, 其實要不要二胎, 一定要量力而行, 千萬不要跟風, 一定要看自己家庭的實際能力。

在生二胎的行列中, 不光有年輕的寶媽家庭, 甚至還有老年家庭。

這位大爺今年已經快80歲了, 有一個50多歲的女兒, 老伴去世後獨身多年。 後來認識了現在的老婆並結婚。 現在的老婆現在才40歲出頭, 比他整整小了三十多歲。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 這位大爺也學小年輕夫妻生起了二胎, 婚後他的年輕妻子順利懷孕, 並且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老來得子,

這可把這位大爺高興壞了。

大爺正在給剛出生的兒子餵奶, 大爺的老伴正在病床上輸氧, 她生完孩子後產後併發症發作。

兒子剛剛出生時的興奮開心過後, 大爺的新的麻煩出現了, 對於新出生兒子的哭鬧, 大爺顯得手足無措, 根本照顧不了。

大爺看著兒子, 眉頭緊鎖, 他在擔心兒子今後的撫養問題。 自己已經這麼大歲數了, 兒子到底該如何來撫育是個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

大爺現在至親的人除了年輕妻子就只有一個女兒可以依靠了, 當初妻子懷孕後, 他也有過猶豫, 該不該要這個孩子, 但最後想這畢竟是一條生命, 還是咬咬牙生了下來, 結果生了一個兒子, 自己這輩子也總算是有兒子了。

大爺雖然快80歲了, 但是也在一點一點的慢慢學習如何照顧自己新出生的兒子,

妻子因為產後併發症, 剛剛經過搶救, 只能臥床吸氧, 照顧兒子只能大爺自己做了。

對於自己剛出生兒子的撫養問題, 大爺也想過了, 終歸還是要靠自己的女兒了, 畢竟這也是她的親弟弟, 雖然歲數相差50歲, 做姐姐的也有責任照顧這個年幼的弟弟。

但是女兒現在也已經做外婆的人了, 也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 而且條件也不太好, 女兒的外孫都已經四歲了, 對於這個剛出生的小寶寶, 小男孩感到很好奇。

小編認為, 大爺當初的想法雖然是好的, 但是在現實面前卻面臨著種種困難, 這也是大爺當初沒有考慮周全的, 女兒跟剛出生的兒子年齡如此懸殊, 到底有多少感情可言呢?

大家認為, 大爺的女兒到底應不應該撫養這個剛出生的弟弟呢?

全面二孩放開後, 領著孩子挺著肚子的媽媽是越來越多了, 但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家庭, 出於經濟的考慮, 放棄生育二孩。 經濟真的是生二胎的決定條件嗎?正在考慮是否生二胎的家庭, 也別忘了心態的重要性。

經濟, 真的是二胎決定條件嗎

經濟原因當然是我們考慮是否要二胎的重大因素, 奶粉、尿不濕、衣服這些耗材預算當然必不可少, 但如果用“一個孩子的花費X2”來計算兩個孩子的花費, 那就大可不必。

吸奶器、消毒鍋、奶瓶等餵養用品其實大多是可以共用的。 嬰兒床、嬰兒床、寶寶椅、童車等大件用品更無需新增。 玩具、圖書等大量的娛樂用品只需要少量增添即可。

也許你會說, 那教育呢?多一個孩子, 教育花銷得多大啊?!其實, 與其說這是一個經濟問題, 其實倒不如說是一個心態問題。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戳中的其實並非僅僅是父母的錢包, 更是父母焦慮、恐懼的內心:

·擔心孩子得不到優於他人的早期開發, 擔心孩子上不來好的小學, 繼而擔心孩子考不上好的中學、大學, 擔心毀了孩子的一生。

·怕孩子如“我”般平凡、如“我”般不成功、如“我”般不幸福。

所以, 他一定要比“我”聰明、比“我”學歷高、比“我”能掙錢!為了這個目標, 讓孩子上更多的早教班、學習班、愛好班是必須的。 殊不知, 這只是你的一廂情願吧了, 並且你的這種焦慮、恐懼還會通過你的這一系列行為傳遞到孩子身上,

讓孩子焦慮、害怕、甚至抵觸、暴躁。

2 心態, 才是最佳的二胎準備

孩子需要早期開發, 但這一開發是廣義的。

早期開發包括孩子情緒能力的開發、愛的能力的開發、人際互動能力的開發、規則意識的開發。

這些無形能力的開發, 才是未來智力能力水準、幸福水準的基石。 這些能力是無法通過每週一兩次的早教班教育能夠達到的。 它需要父母每天高品質的陪伴, 需要家人每天愛的浸潤, 需要小夥伴每天的玩鬧互動, 需要父母長期的實事求是、以身作則。

如父母隨意發脾氣, 孩子何以情緒平和。 如果父母缺乏愛的交流, 孩子何以懂得什麼是愛如何去愛。 如果家庭環境缺乏互動, 孩子何以能與他人自如交流。 如果父母出爾反爾,

孩子何以誠實可信。 如果父母整天無所追求, 孩子何以好學樂知。

因此, 一對心態平和、自我認可、內心充滿愛的父母, 必將擁有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我、熱愛探索的孩子, 而這樣的孩子未來必將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家庭的孩子。

所以, 對應家庭來說, 父母教育、父母自我成長, 是遠遠重要于孩子早期教育開發的重大事件。 心態, 絕對是遠遠重要於經濟的教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