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中國父母要學會的美式“拼爹”法

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談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富二代和官二代”, 雖然這是老掉牙的話題, 但是我們不得不拿起來重提。 在這個復雜的社會, “拼爹”已成為一種類似于潛規則一般的幕后操手, 決定著許多二代們的人生。 美國人也“拼爹”, 但他們是怎么拼的, 與國人的拼勢有什么不一樣, 爸爸媽媽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下!

國人眼中的“拼爹”

在國人眼中“拼爹”可不是什么好詞, 拼的也不是什么好內容, 更不可能拼出讓人由衷地感嘆和贊美, “拼爹”大多帶著不好的隱晦或是嘲笑的目光。 因為父母有著好的人際關系, 所以有些孩子進了好的中學、大學, 再找到好的工作, 他們生命的前半程因為父母的原因而一帆風順。 而那些父母生活在鄉下的農村孩子或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他們無爹可拼, 于是他們不得不加倍地努力付出, 甚至在付出了之后還要受到不平等待遇。

這就是國人眼中的“拼爹”。

美國人怎么“拼爹”

美籍華人林書豪就是最好的美式“拼爹”下的優秀成功案例。 林書豪的父親是一個普通父親, 林書豪的家庭也是一個普通家庭, 他們沒有強大后財團背景, 也不是高官家庭。 但為了孩子, 林書豪的父親堅持陪孩子在自家后院練習籃球, 雖然他并不喜歡籃球, 但是為了挖掘孩子的潛力, 他一直都有努力做一個父親應該做好的一切, 而不是去想捷徑。 他鼓勵孩子, 贊同孩子, 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 這就是一個美式教育下的華人家庭里成長起來的孩子, 最終他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成功。

如何改變“拼爹”的觀念


“拼爹”拼什么?一直以來可能都困擾著一些有條件“拼爹”或一些根本沒條件“拼爹”的人群。 這就是窮人有窮人的困難, 富人有富人的煩惱所在, 無論處在什么樣子的家庭, “拼爹”應該是拼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而后怎樣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能吃苦耐勞的能力。 用這樣子的形式拼出來的孩子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有為青年。

美式教育下的父母理念


美式教育講的不是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包辦孩子的一切, 而是如何去幫助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學到更好的生存本領和知識。

說有一天, 一個美國母親問孩子長大后想做什么?孩子大聲告訴父母說想當卡車司機。

孩子的父親聽了之后, 贊許地鼓勵孩子說, 這真是一個好的想法。 從此, 父親就經常給孩子買卡車模型和玩具, 并打開自己的汽車前蓋, 告訴孩子汽車的配件和功能, 于是孩子對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如果是在中國, 父母聽到孩子想當卡車司機的理想之后, 估計不對孩子一頓訓已經很好了, 哪還會依據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真的愛上汽車呢?這些小故事都旨在告訴爸爸媽媽們, 孩子的興趣所在, 哪怕是看起來不那么“高大上”的理想, 只要父母給予合理的培養和支持, 也可以散發出成功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