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多大的時候能豎著抱

當新生兒出生之後, 作為父母的一定是非常的喜歡, 怎麼也看不夠, 總想抱起了在看看, 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小小的新生兒, 很多時候又不知道要怎麼抱才好, 甚至在剛開始的時候都不敢抱, 擔心一不小心就會把小寶寶給抱壞了, 關於抱新生兒也是有方法的, 新生兒確實不能隨意的抱。

新生兒幾個月可以豎著抱

嬰兒生長發育的特點是頭大、頭重、骨骼的膠質多, 肌肉還不發達, 肌肉力量較弱。 因此, 1個月的嬰兒只能稍稍抬頭片刻, 3個月時頭才能初步直立。 由於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 1~3個月的嬰兒不能較長時間支撐頭的重量。 因此, 抱1~3個月的嬰兒的姿勢是很講究的, 關鍵是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1~2個月的嬰兒, 主要是平抱, 也可採用角度較小的斜抱。

平抱時讓嬰兒平躺在成人的懷裡、斜抱時讓小兒斜躺在成人的懷裡。 不論是平抱或斜抱, 成人的一隻前臂均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另一隻手臂則托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 對於易吐奶的小兒則應採取斜抱, 這樣可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

3個月的嬰兒主要採取斜抱或直立抱。

斜抱時小兒向上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 小兒採取直立抱時, 有兩種姿勢可供選擇。

一種直立抱姿勢是嬰兒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隻前臂上, 成人的另一隻手攔住嬰兒的胸部, 讓嬰兒的頭和背貼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種直立抱姿勢是讓嬰兒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隻前臂上, 成人的另一隻手托住嬰兒的頭頸、背部, 讓嬰兒的胸部緊貼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

抱嬰兒既要注意保護好嬰兒, 還要抱得舒服, 同時使嬰兒有安全感。 抱起和放下的動作要慢要輕。

抱嬰兒可採用下列不同姿勢和位置:

1、橫抱:

可讓小嬰兒橫躺在你前臂上, 用手掌托住他背部, 手指捏住外側臀部及大腿根, 嬰兒的頭和頸擱在臂彎處, 胸腹近側靠近母胸及上腹部, 母親另一手還可用玩具逗引小兒或做其他事。 待嬰兒稍長大, 則要用兩手橫抱、一手臂托住嬰兒頭的枕部和頸背, 手掌從背部握住嬰兒外側肩和手臂, 另一手從下托住嬰兒臀部和雙腿, 這樣橫抱嬰兒不易滑落。 你坐在椅子上, 可將嬰兒仰臥于你大腿上, 兩手從兩側托住嬰兒頭、頸和上背部, 讓嬰兒雙腳頂住你腹。

也可將嬰兒橫放在母親大腿上, 用雙手上下托住嬰兒。

2、坐式抱:

嬰兒從小喜歡看四周人物, 坐著豎直抱時顯得特別高興活躍, 可逐漸提高橫抱嬰兒的頭頸、上身, 使其慢慢習慣上身直立, 待嬰兒頭部能豎直時, 可采坐勢懷抱, 嬰兒臀部及兩下肢置於母坐著的大腿上, 上身坐直, 嬰兒臉向一側, 用一手臂繞過嬰兒頸背握住外側腋下, 將嬰兒另一側肩身緊靠母胸前, 坐姿懷抱不僅嬰兒可環視四周, 尚可母嬰對視, 進行談話和逗引。 另一坐式抱為嬰兒背靠母胸, 臉手向前, 母一手從腋下經前胸環抱嬰兒。 另一手從同側嬰兒大腿下伸向另一側抱住另側臀部和大腿。

3、豎抱:

嬰兒伏于母肩, 將嬰兒抱直, 胸腹緊貼母前胸,

一手臂繞背抓住對側嬰兒上肢, 小嬰兒頭尚不能豎穩時可將手掌托住嬰兒頭和頸, 母另一手從背後托住嬰兒臀部和雙腿, 撐住全身重量, 緊緊抱住嬰兒, 這樣嬰兒頭靠母肩向後可看見四周人物, 又鍛煉了頭頸部肌肉, 訓練豎頭抬頭動作。 將嬰兒從抱著位置放到床上或桌上時也要動作輕柔緩慢, 母手臂可在放下嬰兒後在原處停留片刻, 待嬰兒感到不晃動, 安全和舒適後, 才慢慢把兩手相繼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