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秋季養生 別忘紅豆水的神奇功效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 時下流行喝紅豆水、薏仁水消除下肢水腫和臉部浮腫,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裡也同意, 並認為男性、重鹹口味者也適合飲用紅豆水排除過多的鈉。

劉怡裡表示, 人體有“留鉀排鈉”的機制, 鉀可幫助鈉排出, 鈉會抓水, 鉀攝取多, 鈉就會排除, 進而緩解水腫症狀、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由於加工食品、火鍋等食物普遍高鹽高鈉, 常常外食又重口味的人, 可以多吃高鉀食物。

高鉀食物名單包括:紅豆、綠豆、黃豆、黑豆、金針菇、草菇、柳松菇、小洋菇、木瓜、奇異果、聖女小番茄、玫瑰桃、香蕉、楊桃、山藥、黃帝豆、海帶、全穀食物等。

劉怡裡引用臺灣“衛生福利部”調查指出, 臺灣人食鹽平均每日攝取量男性是11.4克, 女性8.9克;就年齡而言, 初中男生達14克, 吃得最重鹹。 減鹽減鈉之道除了飲食清淡, 減少加工食品之外, 也可多吃高鉀食物。

時下女性流行喝紅豆水或薏仁水消水腫, 劉怡裡分析, 紅豆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B2、鉀、鎂等, 薏仁含有較多的煙鹼酸、鉀、鎂、鐵, 因此常外食、熬夜的人, 可藉此補充流失或過度耗用的維生素B群, 並可舒緩水腫、排除過多的鈉。

不過, 腎功能不全而必須限鉀的患者, 或有心律不整等慢性病患, 劉怡裡建議, 患者可請醫師評估是否適合紅豆水、薏仁水以及其他含鉀食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 成人每日的鉀攝取量為3510毫克,

劉怡裡說, 健康民眾不必擔心含鉀食物吃過量, 過量的鉀會與尿液一同排出體外;但也不要誤以為消水腫等於減肥, 把紅豆水當成水來喝。

由於6湯匙煮熟的紅豆相當於半碗飯, 劉怡裡提供簡易自製紅豆水, 將有機紅豆洗淨裝進燜燒杯或密合度良好的真空保溫杯, 倒入開飲機的熱開水, 燜個半天後, 倒出來清液就是紅豆水, 剩下來的豆渣和米飯一起煮、或送人做點心, 就不會吃到多餘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