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亂喝藥茶當心傷及脾胃

導語:喝茶能養生, 特別是喝茶藥還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喝或者沒有分清自己的體質就亂喝一通, 小心, 亂喝藥茶傷脾胃!

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吳先生身體向來很好, 平時注意養生保健, 一直也沒有什麼病。 他的防病竅門就是, 每天用野菊花或蓮子心泡水喝。

最近幾個月, 吳先生覺得不對勁了, 自己的胃口越來越差, 吃飯後經常腹脹, 還總是拉肚……去看西醫, 大夫做了檢查, 認為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 也沒說出太多問題;去看中醫, 大夫號脈、看舌苔, 又詳細詢問他的飲食起居之後確診, 原因竟是他長期喝寒涼的中藥茶傷及脾胃, 導致胃寒。

胃寒是老百姓最熟悉不過的中醫專業名詞。 胃寒多由外來寒邪直接侵犯胃腑, 或過食生冷, 寒邪停聚胃腑而發病。 中醫把胃寒分為實證和虛證兩種類型。

胃寒實證

此型患者大多突然起病, 腹部受寒或過量進食生果、冷飲所致。

常表現出胃部突然冷痛, 疼痛劇烈, 口淡不渴, 甚至有頭痛、骨節肌肉酸痛、舌質淡、苔白厚等症狀。 病情輕的, 可用熱水袋外敷, 或喝熱水、生薑水;嚴重者服用中成藥良附丸, 每次6克, 每日1~2次, 溫開水送下, 具有暖胃、祛寒、止痛之效。



胃寒虛證

此型患者病程較長, 多在數月以上, 因寒邪傷及脾胃陽氣日久所致。 常表現出口泛清水、酸水, 餐後腹脹, 四肢不溫, 脘腹疼痛, 口淡乏味, 食欲減退, 小便清長, 大便偏稀, 舌質色淡或發青, 苔薄白等症狀。 胃痛常遇寒加劇, 喜溫喜按, 如果用熱水袋敷則“得溫痛減”。 嚴重者, 服用中成藥理中丸, 每次6克, 每日1~2次, 溫開水送下, 具有暖胃養胃、溫陽祛寒之效。

生活中像吳先生這樣長期喝藥茶養生的中老年人很多, 他們誤認為, 中草藥綠色天然、藥性平和, 副作用很小或者沒有, 事實並非如此。 中藥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有毒無毒等屬性。 其中, 四氣是指寒、熱、溫、涼,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鹹。

其中, 寒涼藥多用於清熱、瀉火、解毒, 而使用日久容易損傷脾胃功能,

因此, 中醫有“寒涼藥損陽氣”的說法。 像人們比較熟悉的野菊花、蓮子心、板藍根、大黃、決明子、金銀花、大青葉、淡竹葉、夏枯草、金蓮花等均屬於寒涼中藥, 它們具有清熱祛火的功效, 用於養生防病一般服用3~5天即可。 若是將其作為養生茶來長期飲用, 會因其寒涼的藥性而損傷脾胃陽氣, 導致脾胃虛寒, 引起胃痛、怕冷、食欲不振、慢性腹瀉等症。

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 胃寒的人群還應注意忌食性質偏寒涼的食物。 綠豆性寒涼, 為清熱解毒佳品, 胃寒者應忌食。 苦瓜為苦寒之品, 胃寒疼痛之人當忌食。 《滇南本草》中曾說苦瓜“脾胃虛寒者, 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梨屬寒性水果, 胃寒疼痛者切忌多食。 荸薺是甘寒之物, 能清胃熱、降肺火,

寒性胃痛者則當忌食。 甘蔗性寒、味甘, 有清熱生津作用, 胃寒之人則不宜食用。 西瓜性寒涼, 能瀉胃火、清心火, 《滇南本草》說它能治一切熱證, 胃寒胃痛之人也應忌食。



粗茶比名貴茶更養生

俗話說, “粗茶淡飯益壽延年”, 所謂“粗茶”大多是“夏茶”, 茶樹在炎熱的夏季芽梢長速快、易老化,

較老的葉子經較為粗略的加工製成。 因其氨基酸、類脂、維生素含量較低, 沖泡出的茶水口味苦澀、香氣平平, 被列為“下品”。 但“粗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丹寧、咖啡鹼的含量通常卻高於各種名貴“細茶”。 因此, 粗茶比名貴茶更養生。

專家介紹, “粗茶”並非是劣質茶, 傳統意義上的“粗茶”, 是指採集各種樹木的葉子經過加工後當茶喝;“粗茶”常用的樹葉有柳葉、竹葉、柿葉、棗葉、蘋果葉等。 柳葉、竹葉茶可敗火去毒, 棗葉、蘋果葉茶可養肝安神、斂汗化瘀等。

目前市場上所謂的“名茶”養生功效並不見得比普通的茶葉要高, 很大一部分是靠包裝和炒作才抬高了價格。

茶多酚是茶葉中兒茶素類、丙酮類、酚酸類和花色素類化合物的總稱。

茶多酚能極強地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斷脂質過氧化過程,提高人體內酶的活性,從而起到抗突變、抗癌症的功效;此外,茶丹寧還有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可以維護心、腦血管正常功能。一般來講,原料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據瞭解,中國民間就有用粗老茶治療糖尿病的傳統,這也說明粗老茶養生防病治病效果更好。

茶多酚能極強地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斷脂質過氧化過程,提高人體內酶的活性,從而起到抗突變、抗癌症的功效;此外,茶丹寧還有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可以維護心、腦血管正常功能。一般來講,原料愈粗老,茶多糖含量愈高。據瞭解,中國民間就有用粗老茶治療糖尿病的傳統,這也說明粗老茶養生防病治病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