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愛托腮沉思 當心托出“張口痛”

單手托腮、大口咬蘋果、啃手指、叩齒不當等均可誘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並非所有患者都需手術矯正

許多人一遇事沉思, 就習慣性地單手托腮。

你可知道, 這個頗具“文藝範”的動作很可能讓你遭遇“張口痛”?口腔醫學專家指出, 單側托腮、大口咬蘋果、啃手指、叩齒不當等均可誘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約有40%的人一生中會與該病相逢, 發作嚴重時, 可令人“有口難開”。 而該病患者求醫難, 更存在偏信手術治療的認識誤區, 常令病情雪上加霜。

案例:

咬一口蘋果 嘴巴上演“交響樂”

“我只是使勁咬了一大口蘋果, 沒想到從此一張嘴, 就能演奏出一曲‘交響樂’!”方先生剛被診斷出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他說, 一次貪嘴後, 每當他咀嚼食物時, 下頜關節便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而嘴巴張大到一定角度, 還會隱隱作痛。 原來, 由於方先生咬蘋果時張嘴幅度過大, 導致顳下頜關節韌帶撕裂,

關節盤鬆弛移位, 造成顳下頜關節紊亂。

“這樣的病人在生活中相當常見。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張志光教授表示,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在常見口腔疾病中排名僅次於齲病和牙周病, 國內相關統計顯示, 該病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28%~40%。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典型表現有張口障礙、疼痛, 咬合時有彈響。 有些病人不用治療也能好, 有些病人則反復發作。 嚴重時, 病人張不開嘴, 有些病人甚至會被咀嚼食物時關節發出的聲音震得頭暈耳鳴。

分析:

七種原因可令顳下頜關節受傷

顳下頜關節紊亂也被口腔醫生稱為“壓力病”、“情緒病”。 “越是在經濟發達地區, 競爭激烈的行業, 它的發病率越高。 ”張志光指出,

日本學者研究顯示, 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患病原因與焦慮、恐懼、緊張等精神因素有關。 這很可能是因為在上述狀態下, 肌肉比較緊張, 易影響關節運動, 使得關節受損的風險升高。

“顳下頜關節很容易受傷。 ”張志光指出, 病人受傷的原因五花八門, 可大致歸納為七類:

一是牙齒咬合不良, 例如牙齒排列參差不齊, 咬合不上, 容易連累位於“後方”的關節出現磨損。

二是口腔內部的微小創傷。 有些病人咬硬物或張嘴過大時受傷。 傳統護齒方法主張經常“叩齒”, 實際上, 這種撞擊如力度不當, 也會誘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三是外力撞擊。 如打拳擊、打籃球時, 下巴遭到撞擊後導致關節受傷。 有些病人僅僅是臉頰部肌肉挨了一拳,

也會被打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四是先天發育問題。 根據形狀的不同, 人類的顳下頜關節分為四種類型, 即三角形、橢圓形、平角和圓形。 其中, 三角形顳下頜關節最脆弱。 張志光說, 愛唱歌的人尤其是美聲唱法愛好者和歌唱家, 由於經常張大嘴, 比其他人更易出現顳下頜關節脫臼, 繼而發生關節紊亂。

五是免疫功能低下或骨質疏鬆造成關節功能紊亂, 常發生在更年期女性身上。

六是長期缺牙或拔牙超過半年沒有鑲牙。 有些病人拔牙後十多年不鑲牙, 相鄰的牙齒出現嚴重移位, 導致顳下頜關節構造發生變化, 從而出現功能紊亂。

七是特發性骨吸收, 如咬手指、長期單側托腮以及做瑜伽時用下巴頂在地上, 都有可能導致顳下頜關節受到外力損傷。

診斷:

核磁共振是確診的金標準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檢查。 “有些病人以為需要做關節鏡檢查, 實際上, 關節鏡檢查適合滑膜囊炎以及關節結構紊亂的病人。 如果用在關節功能紊亂的病人身上, 結果更糟糕。 ”張志光指出, 關節鏡屬於有創檢查, 直接插入關節時, 會造成關節一定程度的損傷。

過去, 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影像診斷手段主要有X線檢查, 但因其存在不足, 如今口腔學界將核磁共振作為確診的金標準, 其可以準確發現關節盤的移位。 牙科CT則可以發現病人是否出現骨吸收。 此外, 近年來出現了比較新的診斷方法, 即檢測關節腔的壓力, 對診斷和調壓治療有應用價值。

治療:

八成病人無需手術

有些病人誤以為, 顳下頜關節紊亂只有開刀手術一種方法, 嚇得不敢治療。 “其實八成病人無需手術, 而可以採取溫和的保守療法, 也就是關節盤手法復位等, 同時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關節。 ”張志光說, 手術並非治療首選, 僅有1%~3%的病人才適合手術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的治療效果, 與醫生的經驗和水準有很大關係。 “雖然是小問題, 但由於病因複雜, 醫生沒有做出明確診斷的話, 往往治不好。 ”張志光說, 不少病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不佳, 也是關節病反復發作的誘因之一。

預防:

別讓一側牙齒成“勞模”

預防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需要改變不良咀嚼習慣。 張志光建議, 不要長期使用一側牙齒咀嚼, 以免造成“過勞”;張口吃飯或唱歌時,不要開口過大,用力過猛;少咬排骨等硬物;香口膠不要片刻不離口;儘量減少咬手指、單側托腮的頻率;缺牙後要儘快補牙,最遲不要超過半年;牙齒咬合不好的人,可進行矯正。還要提醒的是,在美容院進行面部按摩時,要避免大力按摩面頰和下巴,以免因肌肉神經受損,導致關節功能紊亂病。醫學指導/中華口腔醫學會顳下頜關節病學及牙合學分會主委、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張志光教授文/任珊珊 通訊員梁劍芳 以免造成“過勞”;張口吃飯或唱歌時,不要開口過大,用力過猛;少咬排骨等硬物;香口膠不要片刻不離口;儘量減少咬手指、單側托腮的頻率;缺牙後要儘快補牙,最遲不要超過半年;牙齒咬合不好的人,可進行矯正。還要提醒的是,在美容院進行面部按摩時,要避免大力按摩面頰和下巴,以免因肌肉神經受損,導致關節功能紊亂病。醫學指導/中華口腔醫學會顳下頜關節病學及牙合學分會主委、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張志光教授文/任珊珊 通訊員梁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