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吃瀉藥的幾大壞處

相信大家對於瀉藥肯定不會陌生吧, 我們即使自己沒有吃過瀉藥也是可以從報紙或者電視上面獲得瀉藥的資訊, 瀉藥的主要作用當然是用來治療便秘了, 不過現在也有一些愛美的人士採用瀉藥來減肥, 其實亂吃瀉藥是會嚴重危害到我們的身體, 下文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吃瀉藥的幾大壞處, 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臨床上常用的瀉藥一般分為:容積性瀉藥、刺激性瀉藥、潤滑性瀉藥、滲透性瀉藥四大類。 瀉藥一般用來治療便秘, 有人也用來減肥, 但是瀉藥不可濫用, 長期吃瀉藥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容積性瀉藥:又稱植物性瀉劑, 包括甲基纖維素、瓊脂、果膠等。 這類瀉藥不被腸壁吸收, 在腸管內吸收水分後膨脹, 擴張腸道容積, 引起排便反射;還能與糞便混合, 軟化糞便。

刺激性瀉藥:常在使用容積性瀉藥無效後應用。 代表藥物有番瀉葉、大黃、酚酞(果導片)、比沙可啶(便塞停)、蓖麻油等。

這類藥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可以刺激腸壁, 增加腸道蠕動, 而促進排便。 特點是導瀉作用快、效力強, 大便嵌頓和需迅速通便者, 優先使用。 長期服用會引起藥物依賴、結腸病變甚至誘發腸息肉, 故使用不宜超過一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潤滑性瀉藥:代表藥物有開塞露、液體石蠟、冬庫酯鈉等。 該類藥具有濕潤、軟化大便的功效, 能幫助便秘者輕鬆排便, 防止用力過度, 適用於痔瘡、肛裂、手術後、有高血壓病史及長期臥床的患者。 這類藥見效快, 但作用時間較短, 經直腸使用時有灼痛感, 且久用後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及鈣、磷的吸收, 故不宜長期使用。

滲透性瀉藥:代表藥物為硫酸鎂(鹽性瀉劑)、乳果糖、甘露醇、山梨醇和聚乙二醇(福松)等。

這類藥在腸道內吸收緩慢, 故可維持腸腔內高 滲透壓, 阻止腸管內鹽和水分被吸收, 從而擴張腸腔、刺激腸蠕動。 該類藥物大劑量、長期使用, 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宜小劑量使用。

濫用瀉藥會引發多種疾病, 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肛腸疾患、痛經、胃腸神經功能紊亂, 還會影響影響大腦功能。 瀉藥是刺激腸蠕動, 使排便次數增加, 減少很多營養物質的吸收, 不管瀉藥的品種是哪一種, 他都有一個過度排泄的過程, 這種過度的排泄, 不單單排泄你吃進食物的殘渣, 它還把很多腸液中的一些電解質的成分一起排除, 首先容易出現的就是電解質紊亂, 特別是鉀的降低,

進而使心臟, 肌肉等造成嚴重損害。 瀉藥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什麼是瀉藥, 我們知道瀉藥有很多種分類, 瀉藥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治療便秘, 如果長期吃瀉藥的話容易導致我們出現心腦血管的疾病而且還會讓我們的腸胃神經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