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三伏天心臟最害怕的竟是這四個字

一進入三伏天,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心腦血管病人要注意降溫防暑, 孰不知, 心腦血管更怕這4件事。

人體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是22~23℃,

如果空調溫度過低, 當從室外進入室內時, 瞬間的溫差極易造成血管強烈收縮或痙攣, 對於心臟病人來說, 血管的強力收縮會使冠狀動脈內已形成的斑塊被牽拉破裂, 引起血栓, 堵住血管, 從而引發心肌梗死。

此外, 長時間吹空調還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 埋下風濕性心臟病的禍根。

正確做法

使用空調時, 室內溫度以25~27℃為宜, 不要低於20℃;多開窗換氣,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一天最好保持房間開窗通風2~3次。 不能長時間開著空調, 外出回來身上出汗較多進入空調房間時, 應該立即脫掉濕衣服, 並儘快擦乾身上的汗水。

對於患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 每天攝入適量水分十分必要。 尤其在夏季, 身體的水分會被大量蒸發, 不及時補充水分極易突發心腦血管事件。

不過, 即使同是心臟病患者, 喝多喝少也是有區別的: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 每天需適當增加水的攝入量, 以免血液黏稠度過高進而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但心臟功能衰竭時, 則不宜喝水過多。 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負擔,

導致病情加劇。

正確做法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於2000~2500毫升, 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半夜醒來也可適量補點水, 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預防血栓形成。 大量出汗後, 補充水分應少量多次先用水漱漱口, 潤濕口腔和咽喉, 然後先少喝一點, 休息一會兒, 再少喝一點, 慢慢補充。

天氣熱會導致人的食欲下降, 所以很多人因此而變得“重口味”起來。 但是專家建議, 夏季飲食宜清淡, 吃得太油和太鹹會使血脂和血壓升高, 不利心腦血管健康。

正確做法

日常飲食多以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等為主, 適當增加富含鉀、鎂的食物, 如芹菜、黃瓜、大蒜、綠豆及香蕉等。 還要經常吃些瘦肉、魚類, 保證蛋白質攝入;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少吃大排檔、冷飲, 以免發生腹瀉, 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 誘發心臟不適。

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預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會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而在夏天更易發生低血糖, 誘發心絞痛、缺血性腦血管病。

夏天天氣悶熱, 人們食欲普遍減退,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 此外, 室外活動增多, 對血糖的利用增加, 與此同時, 夏天白晝時間較長, 天熱也容易睡眠不足, 造成體內熱量耗散, 體內的新陳代謝旺盛, 相對消耗的血糖也增多。 所以, 糖尿病患者在測量血糖時, 往往發現夏天的血糖較其他季節偏低。

正確做法

一般來說, 夏季血糖最好控制在空腹6毫摩爾/升左右, 飯後8~10毫摩爾/升之間;夏季低血糖發病率增加, 有些患者需要進行降糖藥的調整, 但降糖藥怎麼調, 必須建立在血糖監測的基礎上, 由醫生來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