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春季保養你的肝

順時養生已是老生常談, 春季養肝這個話題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了。

春季正是一年之中陽氣升發的時節, 在五臟之中, 與肝的特性最為契合。 肝的生理特點是主疏泄, 喜歡條達舒暢, 厭惡抑郁, 在情志方面與“怒”“郁”密切相關。

春季陽氣升發, 肝氣、肝陽也隨自然界陽氣而逐漸亢盛, 人體在冬季收藏積蓄的能量逐漸蘇醒活躍起來, 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 新陳代謝逐漸旺盛, 可謂是一派生機勃勃。

春季易發哪些不適

肝氣、肝陽的升發若恰逢人體保養不當, 可能會引起不適甚至疾病。

肝陽過度旺盛, 未得到制約,

則易導致血壓增高、頭暈目眩。

肝氣過度旺盛, 易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 情緒容易激動。

肝氣、肝陽逢某些誘因, 郁遏不舒, 則導致人情緒抑郁、煩躁、軀體滿脹疼痛等。

原有高血壓、精神分裂癥、躁狂癥、肝火上擾導致的失眠等疾患的患者, 在這一季節病情容易加重或反復。

春季養肝的重點

對生機勃勃的春天, 如何保養我們的肝, 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或加重呢?

上面我們曾說到, “肝主疏泄, 其惡抑郁而喜調達, 在志為怒”。 那么保養我們的肝, 就要從助其條達舒暢來入手, 也就是“制怒”“調暢”這兩方面。

怎么才是“制怒”?

說到“制怒”, 在臨床經常見到這樣的患者:知道生氣、發脾氣不好, 于是遇事之時, 壓抑自己的情緒, 不將憤怒的情緒表達出來,

結果來就診的時候, 病情并沒有得到緩解, 有的甚至還引起了其他的問題。

和患者說起“制怒”時, 患者也常會無奈一笑:“徐大夫, 你說的都對, 我也知道應該少生氣, 但是生活里誰能不遇到點事, 生氣不是我說了算的啊!”

確實, 生活之中難免一些摩擦,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怎么可能讓情緒一點變化都沒有呢?其實“七情”也并非只要出現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傷的, 只有超過了人體調節的范圍時, 才會對人體造成損傷。

這里所謂的“制怒”并非壓制自身憤怒的情緒, 而是用一些辦法減輕甚至化解憤怒的情緒對身體帶來的影響。 總的來說就是:大事怒而能疏, 小事怒能速散, 無事心情舒暢, 不要自尋煩惱。

也就是說,

遇到不得不生氣的事情不要憋著, 把情緒疏導出來, 大喊、唱歌、運動、傾訴、心理疏導等方法都可以, 把不良的情緒宣泄出來;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多往好處想, 把一些不必要的憤怒化于無形;平時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培養幽默感, 保持心情舒暢。

如何“調暢”情志?

再來說說“調暢”, 其實之前提到的“制怒”也可以說是調暢的一部分, 除了制怒以外, 我們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來幫助肝氣、肝陽、人體氣血調達舒暢。

在飲食上:酸入肝, 酸味的食物有補肝的作用, 但酸性收斂, 一邊補一邊收, 不得疏泄。 因此春季的飲食要少吃酸味的食物, 比如韭菜、狗肉、李子、山楂等。 相對應的, 可以適當吃一點辛味的食物, 辛性發散, 既可以幫助氣血調達舒暢,

又可以制約過于亢盛的肝氣, 如蔥、芥末、生姜、香菜、豆豉等。

在運動上:適當的戶外運動有助于陽氣的升發、氣血的調達舒暢。 春季適合做一些舒緩的戶外有氧運動, 比如散步、放風箏、慢跑、打拳等, 運動強度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 既保護氣血不過度耗傷, 又達到氣血舒暢的目的。

在起居上:要規律作息, 保證睡眠, 使得陽氣得以升發, 不被遏制。 起床后可以伸伸懶腰, 做些拉伸的活動, 幫助氣血調達舒暢。

穴位按摩

說到養生, 很多朋友都會想到中醫的穴位按摩。 這里我也為大家推薦幾個春季養肝的保健穴。

春季養生, 以養肝健脾、調達氣機、保育陽氣為主。 因此選擇足三里、中脘來健脾, 神闕、關元保育元氣, 大敦、行間、太沖梳理肝氣。

足三里

足三里可謂眾人皆知的保健穴, 說到脾胃以及養生, 總少不了它的身影。 足三里穴, 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 主治胃腸病證、虛勞諸證。 取穴時以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即是。

按摩足三里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等效果。 春季常按足三里, 既可避免肝氣太旺損傷脾胃, 又可調達氣機調理氣血。

中脘

中脘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穴位了。 其屬奇經八脈之任脈, 是胸腹部氣血向下通行的要道。 中脘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

按摩中脘具有聚集氣血下行、調控胃腑氣血的功效, 可用于調節腸胃功能。 春季按揉中脘, 可以調理脾胃氣機, 健運脾胃功能, 幫助消化。

若是平素胃脘怕涼的朋友, 還可以選擇艾灸該穴, 取其溫助脾陽之效。

神闕

神闕在臍中部, 臍中央。

按摩神闕具有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之效。 春季按摩神闕, 既可以健脾和胃, 避免肝旺克脾, 又可以培補元氣, 促進陽氣升發。

關元

關元又名丹田, 屬任脈。 在下腹部, 前正中線上, 臍下3寸, 約臍下4指。

按摩關元具有補腎培元、溫陽固脫之效。 春季常按關元, 既可以補腎固本, 又可以溫育陽氣, 促進陽氣升發。

神闕至關元段向兩側橫擦至大橫穴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大敦

大敦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 位于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約兩毫米的位置。

按摩大敦具有調理肝腎、安神開竅的作用。 春季常按大敦, 既可以益腎平肝, 使人頭眼清明, 又可以安神定志,平復春季易于躁動的情緒。

下面的兩個穴位,并非用于春季每日的穴位按摩,而是在出現一些不適癥狀時,可以簡便易行緩解癥狀的穴位。

行間

行間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

行間是一個用來清心肝經火的穴位。春天肝火旺盛,常會導致牙痛、腮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起皰等癥狀,此時多揉行間,可以清散火熱,緩解癥狀。

太沖

太沖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取穴時自大腳趾和二腳趾縫處向上摸至骨節交匯處即是。

太沖可用來清瀉肝膽濕熱。春季肝火旺盛導致頭暈、頭痛、目赤腫痛、脅肋痛、胃痛、口苦、耳鳴等癥時,或逢大怒時,通過按揉太沖,可以清肝瀉火,緩解不適。從太沖向行間方向推揉,也有助于將肝火發泄出去。

[ 責編:王卓 ] 又可以安神定志,平復春季易于躁動的情緒。

下面的兩個穴位,并非用于春季每日的穴位按摩,而是在出現一些不適癥狀時,可以簡便易行緩解癥狀的穴位。

行間

行間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

行間是一個用來清心肝經火的穴位。春天肝火旺盛,常會導致牙痛、腮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起皰等癥狀,此時多揉行間,可以清散火熱,緩解癥狀。

太沖

太沖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取穴時自大腳趾和二腳趾縫處向上摸至骨節交匯處即是。

太沖可用來清瀉肝膽濕熱。春季肝火旺盛導致頭暈、頭痛、目赤腫痛、脅肋痛、胃痛、口苦、耳鳴等癥時,或逢大怒時,通過按揉太沖,可以清肝瀉火,緩解不適。從太沖向行間方向推揉,也有助于將肝火發泄出去。

[ 責編:王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