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研究稱手機致癌說法目前尚無定論

一項針對近1000位被調查者的研究表明, 兒童青少年使用手機和罹患腦瘤之間沒有聯繫。 在此之前, 人們認為這個群體的健康尤其容易受手機輻射的影響。

人們擔心兒童青少年的大腦對使用手機可能導致的疾病的抵抗力會尤其地弱, 這項研究就是針對人們的這種擔心而開展的。 其研究結果發佈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 發達國家兒童青少年中的手機用戶數量猛增。 一項研究表明, 大多數年輕用戶從九歲或10歲就開始使用手機, 兒童青少年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時期,

手機的輻射對他們大腦的穿透力更強。 有多項研究指出, 在五到八歲的孩子中間, 大腦外層組織吸收的手機能量是成人的兩倍。

美國和歐洲很多地方關於兒童青少年的公共健康資料顯示, 兒童青少年罹患腦瘤的病例沒有因為使用手機和其他原因而增加。 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供職于巴塞爾的瑞士熱帶和公共健康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馬丁口魯斯裡表示, 最近的這項研究“表明並不存在手機致使青少年罹患腦癌的重大直接風險”。

二十年來的研究發現, 成年人使用手機和主要健康問題──比如腦瘤的形成──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繫。

去年公佈的一項針對13個國家的成年人的研究顯示, 雖然手機使用者罹患腦癌的風險並不比不使用手機的人高,

但是手機使用最頻繁的那些人患某種腦癌的風險似乎要略微大一點。

5月, 基於對現有科研成果的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宣佈, 手機對人類“可能有致癌作用”。 但是, 即使是這樣專業的歸類也沒有明確說使用手機會導致癌症。 而且, 世衛組織還表示, 即使觀察到二者之間存在聯繫, 這其中“意外、偏見和不明也不能完全消除”。

這項針對孩子的調查研究主要是基於被調查者提供的資料。 它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 這些被調查者使用手機的平均時間大約只有四年, 這個時間長度還不足以確定致癌風險。 再者, 他們花在語音通話上的時間, 也就是放在耳邊接聽電話的時間, 相對較短。 很多青少年用手機主要是為了發短信,

而不是接打電話。

魯斯裡博士說, 因為這些缺陷, 再加上手機的使用率越來越高, “我們應繼續留意”它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健康問題。

手機能夠發送非電離輻射, 這種輻射產生的能量雖然足夠讓分子中的原子產生震動, 但尚不足以讓分子中的電子發生遷移。 聲波和可視光波也是非電離輻射。

針對動物的研究已經證明, 手機輻射的強度不足以對DNA產生直接損害。 但是, 不管是針對成年人, 還是針對青少年, 人們的擔心還是存在。

魯斯裡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2004-2008年期間被診斷出腦癌的年齡為7-19歲的352人的手機使用情況, 還分析了從普通人群中隨機抽取出來的與前一組人群在年齡、性別和地理區域方面相匹配的656名被調查者組成的對照組。

調查人員詢問了兩組被調查者有關他們語音通話使用頻率的問題。 調查人員還從無線服務提供者處獲得了一些使用資料。 開展這項研究的地點是挪威、丹麥、瑞典和瑞士。

最後, 科學家的結論是, 經常使用手機的人罹患腦瘤的概率並不比不使用手機的人更高。 其他資料表明, 可能接受輻射最多的腦部區域罹患腦瘤的風險並不比其他區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