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

中醫如何治療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屬中醫咳嗽範疇。 此類疾病病程較長, 易反復發作, 咽癢、痛時即咳不止, 病人很痛苦。

病因多為外邪入肺, 疏解不徹, 或自亂服寒涼收澀之藥物, 或長期亂用抗生素等。 邪滯肺臟, 宣洩不利, 肺氣鬱滯, 肺失清肅, 氣逆而咳。 咽喉為肺之門戶, 人體與外界氣體交換之通道。

若有外邪、異味等刺激作用, 裡外相加, 脈絡受阻, 氣血壅滯, 即出現咽痛、癢, 而咳不止。 肺失宣肅, 肺不布津, 聚津成痰, 痰阻氣道, 影響肺氣之出入, 上逆而咳。

基本病機為肺氣壅遏, 氣鬱痰阻。 治宜宣肺理氣, 化痰止咳, 利咽。 在自擬中藥方劑中杏仁潤燥,

引邪下行, 加白前共同理氣, 宣通肺氣, 祛痰止咳;

桔梗、射干為肺經利劑, 調整咽喉之氣機, 與黃芩、甘草共同清肺、消痰、利咽、止咳, 有解毒抗炎之功效;百部、款冬花、紫菀、甘潤苦降, 溫而不燥, 潤肺下氣, 化痰解鬱從止咳逆;

郁金行氣解鬱, 合用瓜蔞皮清潤、利膈、化痰;陳皮、枳殼理氣寬中, 燥濕化痰;地龍古為療熱治驚之劑, 現代應用治肺, 證其具有善啟上焦, 宣降肺氣之功。

諸藥合用, 溫潤和緩, 以達宣肺降氣, 解鬱化痰, 利咽之功效, 通達氣機, 痰濁不生, 病自愈。 在中醫藥治療喉源性咳嗽的病機上有其獨特見解, 結合辨證論治和辨病論治的方法, 對喉源性咳嗽進行治療, 療效肯定。

中藥方劑, 藥物組成:杏仁10g, 款冬花10g, 紫菀20g, 百部10g,

射干12g, 黃芩15g, 白前15g, 桔梗15g, 陳皮15g, 枳殼10g, 瓜蔞皮10g, 郁金10g, 地龍15g, 甘草15g。

隨症加減:無痰或少痰、口幹者加沙參15g, 麥冬15g。 音啞、咽癢者加木蝴蝶15g, 蟬蛻10g。 咽部腫痛者加玄參15g, 牛蒡子10g, 入腎、肺經, 滋陰降火, 散結利咽, 解毒祛腫。

諸藥加水煎2次, 武火煮沸後, 第1次煎20分鐘, 第2次煎15分鐘, 合二為一, 日3次口服, 每日1劑。 小兒酌減。 治療5~10日, 觀察治療結果。 服藥期間停用抗生素製劑, 忌食生冷、辛辣、煙酒、避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