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頭朝哪個方向睡覺最健康

注重睡眠可養生

中醫提倡“未病先防”與“上工治未病”, 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 主張“順四時而適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所處, 節陰陽而調剛柔”, 強調提高正氣與抗病能力為主的養生觀點。

所謂“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通過調節日常生活方式, 可以養生防病。 至於睡眠養生, 中醫自然也有獨到秘笈。

“眠食二者, 為養生之要務。 ”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 有“養陰培元”之效。 所以, 掌握睡眠養生要領, 便可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天人合一”的觀念全世界通用

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人體不僅要維持體內迴圈和諧,

還要注意與自然界外部環境的和諧。 專家指出, 隨著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變化, 人體必然與之相適應, 故有“四時養生”之說。 秋冬季節, 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 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 強調睡眠養生正當其時。 “秋季早臥早起, 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

具體睡眠時間, 建議每晚:亥時休息, 爭取在子時入睡。 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 此時睡覺, 最能養陰, 睡眠品質也最佳, 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關於睡覺的方位, 有不同的說法, 令人困惑。 有研究指出, 由於地球磁場的影響, 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方位, 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 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

而我國古代養生學家卻認為, 人的睡覺方向應該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變。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臥, 春夏向東, 秋冬向西。 ”這就是考慮到“應四時所旺之氣而臥”的緣故, 因中醫的五季與五方相應, 有春東、夏南、長夏中、秋西、冬北之說, 因此睡眠的方位也與當時節氣相應。

中醫對睡眠的要求也很高

專家指出, 儘管這些理論都有一定道理, 但在實際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佈局的影響, 而存在一定局限性, 老人家其實不必太過拘泥於這些理論, 而導致不必要的擔心。 反而建議老人家, 應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入睡前應“安神定志”、飲熱牛奶或蜂皇漿, 或用溫水沐足,

最好能輔以足底按摩等, 以利“心腎相交”……這些措施對於提高睡眠品質有更明顯效果。

藥膳調理睡眠障礙

失眠、多夢、淺睡、易醒, 相信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擾。 這些睡眠障礙, 屬於中醫理論“不寐”、“鬱病”、“虛勞”、“心悸”等範疇, 與多種疾病相關, 會引起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 如郁病多與西醫的抑鬱症、焦慮症或更年期綜合征相關, 年老體虛或久病重症而致“虛勞”也會影響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亂而造成的睡眠障礙, 正與中醫“胃不和, 則臥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帶來的心悸、氣促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也會影響睡眠。